惹了众怒的广告文案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近日,桃李面包因为这样一则广告文案引发不满,相关负责人道歉,涉事广告下架。
“生活的毒打”是一个带有自嘲色彩的网络热梗,一般用来发泄工作或生活的压力,吐槽一下因为“少不更事”所遭遇的沟沟坎坎。而当一个商业品牌或某个官方账号,对自己本该服务的对象说出同样的话,味道就完全变了。品牌方自以为是用贴近消费者的话语来寻求共情,但因为“站位”不同,消费者不仅共情不了一点,还深深感到了“被说教”“被冒犯”。
文案脱轨并非孤例,此前也有很多“翻车现场”。互联网时代,网络热词、流行梗文化已成为一种社交套路,成功的玩梗能够以会心一笑换取用户好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然而,很多热梗的诞生都有独特含义和使用规则,若不做功课、不顾使用环境,一味生搬硬套,“创意”创过了头,反而可能激怒受众,甚至沦为低俗、庸俗。
梗文化自有其边界。玩梗玩脱位,就是因为错估了在不同语境下情感共鸣的边界。幽默不是冒犯,“抖机灵”也先要看看对象。当玩梗成为营销标配,懂得尊重比懂得套路更重要。不管是商业品牌还是官方账号,都是公共空间的重要参与者,其话语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和身份,更需传递正向价值观。不管什么梗,都要坚守公序良俗,真正理解目标群体的文化语境与情感需求,而非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蹭”热点。
"买个月饼还要被说教"的集体吐槽,折射出Z世代对“高姿态”的本能抵触。官方玩梗要时刻注意摆正作为“服务者”的位置,须知,真诚永远胜过机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