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东湖快语| 玩梗为什么会玩脱?可以共情,不能硬蹭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17:43 来源: 湖北日报

惹了众怒的广告文案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近日,桃李面包因为这样一则广告文案引发不满,相关负责人道歉,涉事广告下架。

“生活的毒打”是一个带有自嘲色彩的网络热梗,一般用来发泄工作或生活的压力,吐槽一下因为“少不更事”所遭遇的沟沟坎坎。而当一个商业品牌或某个官方账号,对自己本该服务的对象说出同样的话,味道就完全变了。品牌方自以为是用贴近消费者的话语来寻求共情,但因为“站位”不同,消费者不仅共情不了一点,还深深感到了“被说教”“被冒犯”。

文案脱轨并非孤例,此前也有很多“翻车现场”。互联网时代,网络热词、流行梗文化已成为一种社交套路,成功的玩梗能够以会心一笑换取用户好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然而,很多热梗的诞生都有独特含义和使用规则,若不做功课、不顾使用环境,一味生搬硬套,“创意”创过了头,反而可能激怒受众,甚至沦为低俗、庸俗。

梗文化自有其边界。玩梗玩脱位,就是因为错估了在不同语境下情感共鸣的边界。幽默不是冒犯,“抖机灵”也先要看看对象。当玩梗成为营销标配,懂得尊重比懂得套路更重要。不管是商业品牌还是官方账号,都是公共空间的重要参与者,其话语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和身份,更需传递正向价值观。不管什么梗,都要坚守公序良俗,真正理解目标群体的文化语境与情感需求,而非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蹭”热点。

"买个月饼还要被说教"的集体吐槽,折射出Z世代对“高姿态”的本能抵触。官方玩梗要时刻注意摆正作为“服务者”的位置,须知,真诚永远胜过机巧。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