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我们正组织党员帮家里缺劳力的群众收粮食。”正值秋收时节,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麻乡党委副书记吴顺喜十分忙碌。
这位32岁的小伙是湖北广水人,在两次去山南支教后,他毅然选择扎根西藏,成为当地一名基层公务员。
从湖北人到西藏人,吴顺喜收获着个人的成长,也在用自己的努力,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身为学霸的他,主动两次赴西藏支教
吴顺喜毕业于湖北文理学院,不仅拿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还曾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从大一开始,他就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周末义教团队,常到枣阳市七方镇开展义教。
2015年3月,正上大三的吴顺喜主动递交赴藏支教申请,成为该校“格桑花”支教团队队长,前往山南支教。
刚到山南,高原反应就给了吴顺喜一个下马威:头痛欲裂让他整晚睡不着觉,胸闷、呕吐,有时甚至流鼻血。
但一走进支教的琼结县中学,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吴顺喜就感觉高反症状减轻很多。
吴顺喜除了教初一两个班的英语,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们提高数学、物理、化学成绩。他还和支教队员们主动开展家访。
教学中没有录音磁带,就辅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对话表演;发现很多学生学英语“不张嘴”,就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班,带着全班朗读课文。
在吴顺喜和支教队员们的努力下,2015年琼结县中学中考成绩在该地区13所中学中,从2014年的第三名跃居第一名,进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也从2014年的10名上升到28名。
2015年9月,为期半年的支教结束,为避免离别的伤感,吴顺喜选择在一个周末悄悄离开。但学生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送行,有人送他一篮子鸡蛋,有人送他一盒大白兔奶糖……
2016年3月,吴顺喜带着湖北文理学院第三批“格桑花”支教团队再赴雪域高原,重返琼结县中学支教。距离此次进藏不到一周,恰巧是吴顺喜的生日。有四五十名学生不知从哪儿得知的消息,下晚自习后自发给吴顺喜送上小礼物。
为了心中诺言,他毕业后扎根西藏
“老师你走后,还会回来看我们吗?”
2015年9月,吴顺喜即将结束首次赴藏支教,在最后一堂课上,有学生不舍地提问。
这个问题触动了吴顺喜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也舍不得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他心里在说。
2016年7月大学毕业,吴顺喜毅然选择扎根西藏。他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成为当地一名基层公务员。
2018年12月,吴顺喜成为琼结县琼结镇仲堆社区党委第一书记。为了更好与群众沟通,他下功夫学藏语。
“‘贡卡姆桑’的意思是‘您好’,‘突及切’是谢谢……”工作之余,吴顺喜找当地人当老师,像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句地学藏语。一位藏族大婶在办完事后,对吴顺喜竖大拇指说:“小吴,虽然你的藏语还不熟练,但我能感受到你发自心底对我们的尊重。”
语言相通后,藏族同胞更愿意找吴顺喜说心里话了。
“一放假,孩子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手机,作业也没人辅导。”2019年1月,吴顺喜走访辖区住户时,一位藏族同胞拉着他的手聊起了天。
吴顺喜调研发现,社区有类似需求的家庭还不少。于是他请来自己支教时教过的几名学生,请他们为社区的孩子们免费补习,“快乐假期”补习班应运而生。至今,这种形式已覆盖全县。
吉加生病住院,吴顺喜同群众一起捐款帮他渡过难关;遇上罗布家秋收,吴顺喜和同事们主动帮把手;担心索朗更宗和其他独居老人们冬天冷,吴顺喜就为他们送去棉衣棉鞋……一句句“书记啦(啦,藏语后缀,表示尊称),突及切(藏语中谢谢的意思)”,常让吴顺喜“心里甜上好半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顺喜和藏族同胞们的心越贴越近。
仲堆社区党委书记扎西尼玛成了吴顺喜的老大哥,他常让吴顺喜到自家做客,说自己与吴顺喜是一家人。
2016年扎根西藏工作以来,吴顺喜多次被评为西藏琼结县“优秀公务员”,并先后获评第二届琼结县最美人物、西藏自治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等殊荣。
“我与西藏的缘分很深。我相信,年轻人只要扎根雪域高原,一定能绽放青春之花。”吴顺喜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