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武汉观察丨从卖茶叶到“卖时光”,一座老茶厂的焕新实验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16:2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通讯员 张野

从荒草丛生、厂房锈迹斑斑,到人流如织、茶香四溢,位于武汉东西湖的柏泉茶厂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一场从“濒临停摆”到“文旅引擎”的深刻蜕变。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如今正以茶为媒,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工艺升级,老茶厂重获技术底气

2017年,曾在广告行业打拼多年的胡严飞接手柏泉茶厂。面对茶厂荒芜、经营困难的局面,他没有沿用传统茶企的保守思路,而是将“跨界融合”作为破局的关键。他敏锐地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不在于简单的产业复制,而在于价值的重塑与再造。

技术革新成为茶厂焕新的“第一把火”,胡严飞联合高校科研力量,推动茶树品种改良和制茶工艺升级,让老茶厂在短期内重获技术底气。但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品牌与模式的颠覆。

非遗体验,传统技艺成文化资产

“老茶厂缺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个能让外界记住的‘身份标签’。”胡严飞深入挖掘柏泉茶历史文化价值,成功推动“柏泉绿茶”获评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将“柏泉制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得传统技艺从经验,转化为可传承、可体验的文化资产。

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提出“我们不是在卖茶叶,而是在经营时光”的理念。茶厂被重新规划为一个大舞台:手工制茶环节被刻意保留,成为非遗活态展示的窗口;汉服采茶、古法炒茶、茶饼压制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将一次性的消费行为转变为具有情感记忆的深度参与。

为了将文化流量有效变现,胡严飞打造了“茶烟起”复合空间,努力连接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在这里,咖啡与土窑面包跟茶叶产生了奇妙交融,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新奇点”。

这一模式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展现了超大吸引力。据园区统计,“茶烟起”空间日均售出茶咖超过800杯,单日人流量维持在3000至6000人次。游客在此点一杯茶咖、体验一次制茶、拍一组茶田风光,完成从“观看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线上,通过短视频、团购套餐等内容引流,茶厂已年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从一个生产单位转型为内容生产者和体验服务商。

资源串联,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茶厂人气攀升,周边农户的鱼肉禽蛋、多肉植物等农产品,通过茶厂组织的主题市集打开新销路;不少村民经过系统培训,成为茶厂接待、体验指导等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然而,胡严飞并未止步于此,他还积极推动“柏泉文化旅行线路”整合设计,将周边古镇、古寺、特色观鸟点等资源串联成线,形成“采茶制茶—乡土美食—文化漫步—自然观察”一体化的微度假动线,希望构建以茶为核心、多元业态联动的区域旅游新生态。

“我们不只是经营一个茶厂,而是想塑造一种乡村生活新方式。”胡严飞表示,茶厂已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平台,持续吸引着市民前来体验、消费甚至创业,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漫步在柏泉茶场,茶香里混合着咖啡与面包的香气,茶园里回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因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温度。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