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黄石港区布局“三带三园三圈”临空产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07:09 来源: 湖北日报

黄石临空智造产业园。(湖北日报通讯员 柯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通讯员 冷文 向芳兴

入秋的黄石港,临空经济建设热火朝天。

近日,黄石港区临空科创产业园一片繁忙,这个黄石港区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项目,省市区三级联动,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和花湖国际货运枢纽建设机遇。

作为离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仅8公里的黄石城区,发展临空经济“近水楼台先得月”。黄石港区确定“全域临空”理念,提出“三带三园三圈”发展布局,蹚出一条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打造临空商贸服务区

所谓“三带三园三圈”,“三带”即大泉路临空产业带、长江文化展示与文旅带、磁湖北岸创新创业带;“三园”指临空商务、智造、科创三大产业园;“三圈”则聚焦胜阳港、华新、万达三大商圈,共建鄂东消费中心。

对于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的黄石港区来说,消费服务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提升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三园”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

秋日阳光洒在刚建成通车的大泉路高架桥上,从这里可直达花湖国际机场。桥边,11栋总部大楼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里是临空商务产业园,是以数字经济、商务办公、休闲服务功能为主的临空数字商务经济总部办公区。

入驻产业园的华服电商供应链项目,致力搭建纺织服装跨境电商柔性供应链和订单服务中心,为鄂东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赋能添力。

走进产业园1号楼,由黄石港区与禄马科技联合打造的黄石市数字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目前累计链接经营主体6995户。新启点科技深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运营。目前,1号楼已“满楼”运营,临空产业服务配套企业占80%。

建设临空科创产业集聚区

一路之隔,临空科创园建设正酣,北区3栋主体建筑接近完工,一个集办公、会展、路演于一体的综合体拔地而起,成为黄石港区发展临空高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

临空科创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光电子、低空经济等科创型企业,与临空商务产业园形成研产销一体、供需对接的集聚发展模式。

黄石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临空科创园将采取“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商+基金”模式,推进产业集聚、企业服务和园区运营,是补强黄石港区临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苑楚表示,将充分发挥省级产业投资平台功能,助力黄石港区打造产城融合、产产互动的临空商贸中心和产业高地。

“一进黄石港,便闻机器响”。作为黄石工业根脉所系的黄石港区,在传统工业退城入园,辖区面积逼仄的情况下,依靠繁茂的商业及发达的服务业,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和科创企业入驻,靠临空经济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做强临空智造产业功能区

长江北,浠水散花镇,有一块黄石港区的“飞地”,临空智造产业园便坐落于此。

这块昔日黄石人的“菜篮子”,如今变身黄石港区江北工业园,全力发展智能输送装备制造、航空装备、航空物流、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

随着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速,黄石港区抢抓机遇,与浠水县达成跨江合作协议,完善园区功能,推进园区扩容,形成了“一江两岸”协同发展格局。

在推进“满园”行动中,先后引进科嘉电子、华士光科技、三态环境、蔓嘉服饰、临港新型建材、竹子颗粒等一批企业入驻产业园,盘活园区企业存量闲置厂房近2万平方米。

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功能配套,促进了产业园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有各类企业54家,其中工业企业46家、规上工业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拥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的50%。

临空智造产业园为黄石港工业园区“园中园”。2022年,黄石港区与浠水县投资近2亿元,实施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优化园区环境,形成“一江两岸、一区三园”协同发展格局。

“三园”齐跑,临空展翅。上半年,黄石港区新增商贸文旅相关主体3500余户,现有经营主体6.23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94家,总数达2977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99.29亿元,同比增速6.6%。

该区围绕沿江生态、环湖风光、文商文博等脉络,打造大众山森林公园、卸矿机旧址、外贸码头等12处港埠与工业文化地标,加快新建文化景观与商业设施,优化消费环境与文旅体验。

胜阳港商圈、华新商圈、万达商圈是该区发展商贸业的重要阵地,也是建设临空高端商务区的关键一环。该区立足“三圈”不同定位,先后投资30亿元对三大商圈提档升级,提升临空配套服务品质,留住机场人流。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