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黎甜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湖北8人上榜。至此,湖北大国工匠数量攀升至14人。
新上榜的8名大国工匠人才来自全省多家重点企业,他们深耕建筑、能源化工、高端装备、交通等重要行业,以匠心守护行业生命线,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凭借扎根一线的丰富实践和丰硕的创新成果,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一)

周德民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首席技师、正高级工程师。
参加工作30余年来,周德民始终坚持扎根生产一线,先后参加了我国多种型号火箭炮装备的科研试制、攻关,参与多次阅兵装备的保障工作,逐渐成长为湖北省、兵器行业乃至全国数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北工匠、中国兵器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兵器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面对精密复杂、异型特殊的零部件加工任务,周德民不断挖掘设备潜能、革新工艺流程,显著提升加工质量与效率。参与完成重点装备攻关项目近20项,实现技术革新30多项,破解加工难题超200项,拥有特色操作法10余项、技术论文13篇、发明专利12项,每年为企业节创价值数百万元。周德民用坚定而执着的工匠精神演绎了从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的传奇。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二)

吴春桥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建设分公司炉窑砌筑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见证着吴春桥与中国一冶炉窑砌筑工作26年的“亲密接触”。28岁从木工转行,他顶着“学不会”的质疑,凭一股犟劲迎难而上,半年内掌握了500多种砖型的砌筑技艺。从山西项目破格砌筑关键炉头开始,他精益求精,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甚至±0毫米,成为业界公认的“毫米级”大师。面对行业智能化转型,他领衔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导研发国内首台焦炉炉头砌筑机器人,参与搭建自动配料、智能配砖系统,关键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砌筑效率提升30%。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所带徒弟多人获“全国技术能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三)

张义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维修一班采油工,首席技师。
他是扎根采油一线28年的“石油工匠”,攻克油田生产难题如“庖丁解牛”:针对油井易盐卡问题,研发自动密闭掺水装置;创新“免动火管线堵漏”技术,参数达国内同类300%;“径向锚定法取换套工艺”更创效2500万元。从技校毕业的钳工到采油多面手,他靠的是“拼”:白天跑现场,夜晚啃理论,考取6个岗位操作证,2007年成为中石化最年轻的“80后”高级技师。主导研发的“设备故障听诊器”入选油田重点推广项目,注水管线清洗技术年创效超300万元。2024年获专利60项,2025年再申报8项,成果累计创效7000余万元。作为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组建江汉油田技师联盟,整合50多名跨工种骨干攻坚。2024年带队参赛,徒弟斩获国家级金银牌;培育的42名技师中,10人获评省部级技术能手。他牵头制定国内首个页岩气采气工操作标准,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书写新时代工匠篇章。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四)

邹峰
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机加车间数控车工,特级技师。
“数控加工中的难题和加工效率,关键要靠刀具来解决。”这是邹峰对数控技术的独到认识,面对任何加工任务,他都能迅速在大脑里对刀具进行快速筛选、匹配,并根据不同加工材料和零件形状,准确选择加工刀具的切削参数。
他长期承担航天产品关键复杂件加工任务,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攻克钛合金异形内腔件“盲切”难题,通过自制刀具和工艺创新,将合格率提升至99.5%,创造经济效益千余万元;解决“快舟”火箭发动机关键零件加工难题,合格率从60%—70%提高到99.5%,被誉为火箭“护心丸”。他精通2.7万余种数控刀具参数,被誉为“最强大脑”,其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加工效率倍增。邹峰获11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成果奖,发表23篇核心期刊论文,拥有3项专利。作为机械加工创新工作室联盟理事长,他推动技术共享,培养多名工匠人才。35年来,邹峰以勤学苦练和不断创新,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蓝领典范。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五)

杨文华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37年深耕化工仪表领域,他攻克超百项技术难题,拥有国家专利100余项,主导建成全国首个5G智能化工厂。打造国内首套硫酸“无人值守”装置,将日均操作频次从3000次降至10次,推动公司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和“数字孪生工厂”。通过引入先进控制技术,他成功破解乙二醇、聚合装置等行业难题,将装置自控投用率提升至99%以上。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完成50余项课题攻关,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通过“师带徒”每年培训超300人次,培养出18名高级技师、49名技师,其中3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他还受聘为安全生产专家,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持续在技能大师进校园、劳模助企行等活动中弘扬“三个精神”,以创新实干推动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六)

黄望明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生产技术班质检员,首席技师。
以匠心守护列车安全,他是“检车神探”,投身客车检修36载,累计检修列车超70万辆,发现排除安全隐患3000余起,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着铁路人的坚守与担当。他练就“听音辨症”绝活,2010年在全国首次发现209P型转向架重大隐患,推动全路车型改造。带领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首创“冬病夏治”工作法,研制第三代制动故障应急处置箱,将故障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至6分钟。获国家专利11项,多项成果在全路推广。他倾心传技育人,培养出省部级技术能手33人,高级技师81人,团队完成技术革新35项。2024年,他带领团队开展春秋两季客车整修质量督导,检查客车2265辆,实现“旅客列车零故障出库”。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建言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铁路立法。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七)

秦环兵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测量组组长,正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
扎根桥梁施工一线35载,他参与建设21座国内外重大桥梁,写下23.6万字学习笔记,取得65项创新成果。从零下30℃的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到海拔4000多米的怒江特大桥;从世界最高桥塔常泰长江大桥,到强涌潮环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秦环兵带领团队始终将测量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实现桥梁测绘零误差。他培育出2名金牌职工、15名测量负责人和百余名技术骨干,为企业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2025年,他当选“大国工匠”,并参加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他深感责任重大,推动测量技术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工匠。秦环兵用行动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为中国桥梁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劳模工匠耀荆楚·8名大国工匠人物(之八)

陈永胜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
24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一线,从秦沈客专到国内最快地铁广州地铁18号线,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点铁路、地铁工程的试验工作,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专治工程质量“疑难杂症”的“老中医”。他创新采用砼减水剂母液“烂泥状”复配技术,成功攻克了高铁、地铁无砟轨道预制轨道板填充层自密实砼在远距离运输、狭窄空间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始终以“学徒”自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追求技能的精进,拥有15项技术创新成果,参与制定《沙漠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混料》等7项行业标准,获得11项国家专利,发表5篇专业论文,取得3项QC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