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党建片带串珠成链 融合发展赋能增效——松滋“三带”联动构建全域提升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08:00 来源: 湖北日报

松滋市报德寺村涴米河畔东篱花田。

松滋市大路口社区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效果图。

深秋时节,松滋大地色彩斑斓,处处涌动着发展与希望的热潮。

今年,松滋市坚持以基层党建片带建设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全域提升,按“串点成线、拓线成面、整体提升”思路,以三条交通干线为轴,构建“金松白云”产业发展带、“乐乡洈水”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和“耕读传家”文明善治带“三带”联动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从“点上开花”到“全域绽放”。

产业融智:智技双驱,从“传统种”到“智慧富”

作为松滋市党建片带建设先行军,“金松白云”产业发展带沿荆松一级公路布局,长34.5公里,串联4个乡镇(街道)16个村(社区),163个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产业纽带、城乡融合”串珠成链。

走进八宝镇大路口社区,松滋市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高标准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已建成投用的11栋日光温室内,西瓜苗已长出10厘米高的新叶,长势喜人。工作人员介绍,明年春节前,这批采用寿光技术种植的优质西瓜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个总投资1.8亿元、规划面积1100亩的重点项目,是松滋党建片带建设在产业发展领域的重大成果。“该项目的快速推进,是我们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八宝镇党委委员杨雪梅说,作为松滋市重要的“菜篮子”和“果园子”,八宝镇拥有13.8万亩耕地,如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一直是镇里思考的课题。

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高效协同的生动实践。八宝镇党委紧紧依靠市、镇、村、企四级党组织,镇村组建“党员突击队”,通过集中开会宣传、上门入户沟通、实地测量协商等方式,获得群众理解、增进群众支持,仅用20天就完成1100亩项目用地流转和迁坟、树木移除等工作。在项目建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以强大组织力保障项目建设。

示范园的建成,不仅带来现代农业技术的革新,更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稳定运营后,大路口社区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园区将在种植、管理、加工等环节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年均增收约3万元。

更重要的是,园区将建设现代化分拣中心和加工车间,引进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系统,通过技术辐射和模式输出,做大做强“八宝西瓜”“八宝育苗”“八宝蔬菜”等品牌,全面提升果蔬产品附加值。眼下,八宝镇已跻身全国千强镇行列,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都突破了20万元,镇域经济与村级经济同频共振。

抱团发展串起“共富链条”,在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带动下,沿线沙道观镇3000亩大棚基地、涴市镇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5000㎡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基地直采、车间直供、云端直销”,精准对接乡村产业和城区消费市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治理融心:党群同心,从“无人管”到“一起管”

华灯初上,沙道观镇米积台社区辛志英文化广场上乐声悠扬,居民们和着节拍跳起了广场舞,邻近公安县、荆州区的群众也慕名而来,其乐融融。

谁能想到,这个占地4.3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文化高地”。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垃圾成堆、蚊蝇滋生的烦心洼地。

米积台社区地处松滋东大门,从这里走出了全国首批特等劳模、荆江铁女辛志英。社区党总支深挖劳模精神内涵,将辛志英当年首创的“鹞子翻身碎石法”中蕴含的创新巧劲,运用到基层治理中。

在户主会上,整治荒地建广场成为居民最迫切的诉求。建劳模广场的方案一经提出,立即点燃居民热情。成功人士石云当场认捐雕像,五老理事会会长严家明带头清理荒草、动员居民,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依靠党群同心的巧劲,实现完美蝶变。

同样实现治理创新的还有八宝镇白水淌村。过去,村内新民渠因村民埋设地笼捕鱼虾,水质遭到破坏。村里借助项目资金完成清淤整治后,如何长效管护成为新难题。

在村党组织引领下,村民共同商议出共同管护的好办法:每户出资50至100元购买鱼苗投放,同时制定轮值表,每周由两户负责打捞垃圾、投喂鱼草。这一创新举措效果立竿见影,不仅有人维护沟渠生态环境,年底每户还能分得约50斤鱼,实实在在的收获让群众满意度倍增。

流域融绿:人水和谐,从“脏乱差”到“全域靓”

11月4日,来到涴市镇报德寺村感恩广场,右望涴米河,清澈河水倒映着岸景;左览“东篱花田”,菊花、格桑花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报德寺村是涴市镇“口子村”,境内的涴米河北起长江干堤,南至松东支河,全长12.2公里(涴市段4.4公里),既是沿岸农业生产的重要命脉,更是承载乡愁记忆的母亲河。

“治理涴米河,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涴市镇党委委员马红枣回忆,“既要治污水,又要保灌溉;既要美环境,又要促增收。”

破局之道,在于党建引领下的党组织、党员率先垂范与全民参与。涴市镇党委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和美乡村、幸福河湖等项目,整合资金900余万元。报德寺村则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积极推进。

通过户主会收集民意,报德寺村创新推行以“改变不良习惯”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要改变,总得有人先带头。”村民张军站了出来。他的鸭棚就搭建在涴米河边上,多年来方便了自家养殖,但棚舍周边偶尔散落的鸭粪直排涴米河。没等村干部上门劝说,他主动找到村委会,表示愿意无条件让出鸭棚用地。

“现在,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再也不想回到过去了。”说着,78岁的村民袁文旺又弯腰捡起路边一个烟头。

就这样,党员和群众齐上阵,涴米河畔实现了从“污乱”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涴市镇党委副书记周琼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涴米河的水质已稳定在Ⅲ类。

垃圾少了,河水清了,沿岸产业也跟着旺了起来。涴市镇党委以党建片带建设为牵引,打破村域限制,将报德寺村的治理模式辐射带动红星村、同兴村等周边村落,构建起流域治理共同体。如今,以三个村为核心区域的万亩果蔬产业园雏形初显,实现从一点突破到串珠成链、连片成带的跨越。

从米积台社区用“巧劲”治理到白水淌村的“共享”实践,从报德寺村的“党员带头”美化母亲河到大路口社区的“红色引擎”驱动智慧农业,松滋市坚持以片带建设为引领,通过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形成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片带创建格局,形成“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建片带建设不是简单的项目叠加,而是把党建力量融在产业链、治理链、服务链,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群众生活提质。”松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熊涛表示,随着三条党建片带陆续建成,松滋将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在“当好排头兵、冲刺百强县”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松滋答卷。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