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从辽宁到粤港澳 本报记者亲历全运会12年嬗变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9日08:43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由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奋力迈向体育强国的最好注脚。

从2013年辽宁全运会到2025年大湾区全运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全程见证了全运会从节俭办赛到全民参与的嬗变,经历了闭环管理的从容安全,正在体验国家战略框架下区域协同、文化融合的巨大影响力。

2013年辽宁十二运

大型赛会变革的开始

初次采访全运会,走出节俭办赛新路径的辽宁十二运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幕式摒弃以往大型文艺演出的开闭幕式模式,没有明星助阵,亦无声光电加持,3920名来自学校、部队、社区的健身爱好者,展示队列操、太极武术、第九套广播体操等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辽宁全运场馆建设以“改造提升现有场馆为主、新建为辅”,较原计划减少了近30%的新建场馆投入,不仅降低了办赛成本,多个项目“走进”沈阳高校,树立了“节俭不缩水、简约更精彩”的标杆。

此外,十二运会首次打破“专业运动员专属”的传统框架,轮滑、龙舟等群众项目首次亮相,让草根选手与专业运动员共享赛事平台。

在最后一个比赛日,王晓理/赵芸蕾在羽毛球女双赛场摘得赛会收官金牌。彼时,王晓理背着受伤的决赛对手成淑离场,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当“王晓理,好样的”的赞叹声响彻场馆,让这场承载了体育精神与时代诉求的盛会,从办赛模式、价值导向到参与维度上,有了更深的价值内涵。

2017年天津十三运

群众赛事集体“破圈”

全民全运是十三运会最鲜明的标签。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首次被纳入全运竞赛体系,全国超7万名群众选手参与选拔,2625名草根运动员走上全运赛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胜利者”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三运会在游泳、田径等10个大项49个小项中,首次允许不同省区市联合组队参赛,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以游泳接力为代表的众多项目多次刷新全国纪录。

十三运会首次大规模使用高科技辅助办赛,比如用于场馆安检的“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赛事运行,裁判系统采用高清视频回放技术提升判罚精准度等。而在安保方面,天津警方和全运安保部门在10小时内找回本报记者张诗秋丢失的钱包,也成为全运媒体圈热议的话题。

2021年陕西十四运

特别守护和圆满答卷

面对国际疫情严峻、国内多点散发的形势,十四运会实施全链条封闭办赛模式,所有涉赛人员均纳入分类闭环管理,以“人、物、馆”全维度管控守住安全底线。最终交出“零感染”安全答卷,不仅给全国人民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信心,也强力助推了体育强国建设。

十四运会进一步深化“全民全运”理念,群众赛事较上届增加了59个小项,广场舞、广播体操、太极拳等项目吸引全国超1万名群众运动员参赛。而创新推出的线上展演模式,让32个省市自治区的民间体育爱好者通过视频参赛,仅健身气功项目就收到超2000条参赛视频,真正实现“人人能参与、人人可展示”。

每日采访之余,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小秦宝”和媒体餐厅供应的陕西美食,以及组委会对媒体村村民的周到照顾,至今仍令人难忘。

2025年大湾区十五运

未新建场馆无全运村

11月7日,记者赶赴广东广播电视台的MPC,领取了传说中全运史上最重(8公斤)的媒体包。包里除了雨伞、水杯、充电宝、U盘、笔、记事本、徽章、媒体手册等物品外,还有一份集纳了广东、澳门药品和特色点心的健康套盒以及醒狮盲盒。

自11月2日抵达广东的这六天,记者预感到,这将是合作创新和科技赋能程度最高的一届全运会。

十五运会没有新建全运村,运动员和记者“分散居住、赛时集中”,90%以上的场馆通过改造升级满足赛事需求。粤港澳三地通过“一屏统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从赛事设项上,充分考虑到了港澳意愿与城市特色、项目优势,各赛区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大湾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和文化融合。据了解,十五运会除了继续推动竞技和群体携手并进,全运IP消费也有望创下新高。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个目标,从序幕展开的大湾区全运会上,我们会一一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