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快讯

“法治惠民惠企 服务支点建设”实事项目展示⑱丨湖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匠心绘“证”途 十年砺剑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17:12 来源: 中共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目前,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法治惠民惠企 服务支点建设”优秀实事项目宣传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中,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工作,服务和保障支点建设。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了一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心关注的法治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事项目。

今日推介的优秀报名实事项目是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报送的项目“不动产登记改革”。

自2013年国家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以来,一本不动产权证书,承载着湖北十年改革的酸甜苦辣,更折射出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深层变革。从制度破冰到服务升级、从城乡统筹到生态赋能,湖北以“荆楚之为”书写“中国之治”,托起万家灯火,激活发展动能。十年间,湖北不动产登记改革将一本证书的厚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深度,成为紧连政府群众的连心桥。

强化思想铸魂 夯实为民服务政治基石

湖北省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持续开展党性教育,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

荆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走进开发区企业开展“三进”活动

强化党建引领,树牢为民服务意识。各地依托“鄂惠登”品牌,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出“红色驿站﹢办证服务队”进社区、“鄂惠登”周末服务解民忧、“交房即办证”等便民活动,解决群众在不动产登记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武汉市汉阳区推出的“红色驿站﹢办证服务队”品牌,进驻34个社区,开展“交房即办证”“不动产登记进社区”活动150余次,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白云山公园职工解决办证难题,获感谢信和锦旗

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节日“不打烊”活动。全省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定期开展“进社区巡回办证”活动,孝感市云梦县不动产登记窗口下沉服务老旧社区,将办证窗口搬到“问题房”项目现场,打通历史遗留问题房化解“最后一公里”。咸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组建“宁姐姐”志愿服务队,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不动产登记特色服务常态化。2024年国庆期间,湖北省各地组织“送证到家”活动148场,主动为返乡群众送证上门11436本。针对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群众办事不便的痛点,推动登记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市县大厅﹢乡镇网点﹢村级代办”三级服务体系。全省设立乡镇登记服务站1200余个,村级代办点2.3万个,配备专职帮办员1.8万人。宜昌市宜都市依托“政务巴士”,结合农村公交线路,及时调整优化服务流程、服务方式和服务线路,配齐业务骨干随车,为群众提供送证上门、现场受理各类登记业务等服务。十年来,全省累计提供上门服务超30万次,惠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45万人次。

十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国瑞麓林府开展“交房即交证”活动

创新机制,分类施策,精准破解“急难愁盼”。在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号)等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湖北出台《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指引》,各地根据工作指引,针对开发商违规操作、税费未缴等“死结”,首创“证缴分离”“并行办理”等机制,将产权登记与追责追缴分离处理,确保群众办证与政府追偿“两条腿走路”。各地结合实际形成了长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制度体系。新建、优化、完善规章制度255项,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为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支撑。

湖北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的攻坚机制,自然资源、住建、税务、法院等联合成立专班,通过联席会议、专项督办等方式破解复杂问题。去年,襄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助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今年2月,湖北对“证”施策,化解23.6万套住房办证难题,这一成绩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窗口前移至项目交房现场,实现办证“零距离”

综合创新集成,拓展服务创新的深度广度。武汉市首创推出以户为单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助力企业融资32亿元,全国率先出台《武汉市居住权登记操作规范(试行)》,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专题报道。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全面推行抵押权变更登记制度,搭建不动产抵押登记信息共享集成平台,推动流程集成,由湖北省政府发文在湖北自贸区内推广,自然资源部在全国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推广该案例,并被商务部列为自贸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鄂州市推出“公证提存﹢三合一登记带押过户”服务新模式。宜昌市推行“智简审批”新模式,通过“智简审批”模式累计办结不动产登记3.8万余件。2024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中部6省自然资源厅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在6省范围内,5大类12项高频不动产登记业务纳入首批通办事项,后续将逐步覆盖国有土地上全部房屋登记业务。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鄂惠登”服务小分队在安置房项目现场提供一站式服务

产权钥匙”赋能乡村振兴  镌刻在不动产登记证书上的民生答卷

湖北省推出“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登记。农民可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流转或抵押,既保障农民权益,又激活土地市场。湖北省推出“三级服务体系”——市县大厅、乡镇网点、村级代办点,将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注入强劲动力。

土地确权激活“沉睡资产”。2022年,咸宁颁发全国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村民江维领到证书后,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0万元扩建果园:“以前土地不能贷款,现在每年增收显著!”截至2024年,咸宁发放此类证书1.2万本,带动涉农贷款35亿元,惠及农户8000余户

林权改革守护“绿色银行”。湖北建成全国首个省级集体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权与不动产数据互通,提升林业资源高效配置效能。2025年1月10日,恩施州首批“鄂西林碳”森林碳票发行,将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林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率先开展取水权抵押登记 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助力绿色发展

以“千湖之省”的生态本底为依托,在全国率先将水资源使用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通过明晰水权归属、规范交易机制、激活生态价值,探索出一条水资源“确权赋能、有偿使用、循环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贡献“湖北智慧”。

确权筑基,从“归属模糊”到“产权明晰”。近几年,湖北省累计完成47个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基本实现全省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主体性工作。去年,湖北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规程》,为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供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2024年8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梁子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公告(首次登记)》发布,梁子湖成为全省首个拥有产权证的自然资源,为今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制度破题生态变现,从“资源消耗”到“价值共生”。2024年8月,全国首份取水权抵押登记证明在湖北省颁发。湖北试点区探索出台《关于探索推进取水权抵押融资的通知》《关于推进取水权不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通知》,以取水权不动产抵押登记破解巨大水资源价值背后“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的融资难题,以取水权不动产权证书作为抵押担保开展取水权贷款业务,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取水权融资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取水权不动产登记+绿色金融”新模式,切实保障取水权人对水资源使用的权利,彰显取水权不动产登记在水资源变水资产的“聚能环”效应,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十年“证”途,从制度破冰到智慧赋能,从民生温度到生态保护,湖北以一本不动产权证书托起万家幸福,以一项改革激活全域发展。站在新起点,湖北将继续以“高效能、暖服务、强担当”续写新篇,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湖北智慧”,让产权保护的阳光照亮每一寸土地。

(项目单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纠错】编辑:邱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