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瑾毅 通讯员陈莉
日前,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深入开展“学习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担使命”活动,寻找“张富清式老党员”,并邀请90岁以上老党员与90后青年党员面对面交流,共话入党初心。活动期间,一批老党员的感人事迹走出尘封的历史,激励着今天的青年党员们。
半夜敲门抽血检查
7月8日,武汉市疾控中心90后青年党员来到了95岁老党员姜新诚家中。提起入党初心,老人激动落泪:“是共产党建立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只要我活着,就永远跟党走……”
姜新诚 1948年参加新四军第五师,同年入党。
战争年代,缺医少药。姜新诚取来湖中心的洁净水用于手术,将南瓜藤当灌肠工具。他说:“我能够活下来就很知足了,除了完成当初战友们为人民谋幸福未了的心愿,我还有什么理由向党要待遇,提要求呢?”
抗美援朝后,姜新诚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一待24年。江华县山连着山,结核病、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地方病流行。他根据丝虫的活动特点,半夜上山,逐一敲开老乡的门抽血检查。哪怕是山上只住着一户人家,他也不会落下。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姜新诚说,什么是不忘初心?入党誓词早就给出了答案。
两度援非 毫无怨言
武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医生汪英惠现年90岁,脸上总是慈善的笑容,看不到丝毫苦难的阴影。
受战乱影响,汪英惠13岁独自离家,被推荐到广西实安道生医院当学徒。日寇入侵广西后,医院解散,汪英惠蜷缩在货车两节火车厢挂钩处,开始逃难。
在同乡帮助下,汪英惠来到广西柳城卫生院当助理员,先后在湖南零陵普爱高级护校、湖北医学院妇产科专科班学习。
1954年,汪英惠入党。如今,当90后青年党员问及入党初心时,汪英惠说:“我什么都没想,我就是报恩。”
1965年,作为我省首批援外医疗队队员,汪英惠奔赴阿尔及利亚进行了为期3年的援外工作。援外医疗都是自带工作服、自备医疗器械和药品,条件艰苦,但她毫无怨言,体谅国家,积极工作。由于援外工作表现突出,应阿方要求,1974年,她再次被选派至阿尔及利亚,又进行为期2年半的援外工作。
汪英惠说:“党培养我成为医生。援外的日子很苦,但能为医疗事业作贡献,我很满足。”
每周五次门诊不限号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91岁的老党员孙曾拯教授每周仍五次门诊。在该院访谈会上,孙曾拯说:“作为医生就应该给病人看病,只要我还健康一天,就坚持给病人看下去。”
1953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的孙曾拯成为武汉市一医院医生。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武汉市第一医院搬迁到十堰,孙曾拯成为皮肤科唯一留汉人员。市民见医院空空荡荡,惋惜不已,孙曾拯拿起一块小锣,在医院门口边敲边吆喝:“一医院皮肤科还看病!”在孙曾拯的坚持下,病人越来越多。
看病时,孙曾拯多听病人倾诉,开最便宜的药。孙曾拯有个习惯,患者拿药后要当面交代每种药怎么吃,“当医生的,应该为病人讲清楚。”
皮肤科名气越来越大,患者越来越多,有同事建议限号。孙曾拯不同意,他认为,限号就是限制病人看病,“病人看病不容易,宁愿自己累点,当天的号看完才能下班。”
从1971年起,在孙曾拯带领下,皮肤科相继成立真菌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等,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孙曾拯把自己学习积累下来的医疗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孙曾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