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①《什么是红军》传单
图为:②红军借粮账本
图为:③谷城县苏维埃第三区苏维埃组织名册
图为:④《中共江汉区第四地方委员会档案》中的部队入城纪律十条
图为:⑤彭德怀致阳新县人民委员会信函
图为:⑥张天伟抗战家书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今日推出一组入选湖北首批档案文献遗产的红色档案资料,重温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不忘初心,接力奋斗。
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传单(图一)。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名义印发手写油印品《什么是红军》,短短15行404字,言简意赅地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主张、组成、任务和有关政策。
传单由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和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商议起草,时任红二十五军军部秘书兼宣传科长刘华清刻印。
这是89年前的红军借粮账本(图二)。据核实,借粮群众共43人次,一些记录有名有姓,一些记录只有名没有姓,有些群众多次借粮给红军。他们都是大悟县丰店镇杏榜村及其周边农民,其中80%来自杏榜村上冲湾5组。
谷城县苏维埃第三区苏维埃组织名册(图三),记载了盛康区九里坪乡(即第三区第四乡)农、工、兵、群团组织一个个为革命前仆后继的闪亮名字。“宜昌市入城纪律十条”折射出解放军铁一般的纪律,出自共计87卷的《中共江汉区第四地方委员会档案》(图四)。
大革命时期,阳新县牺牲先烈近30万。1957年,阳新决定修建革命先烈纪念碑,“彭德怀致阳新县人民委员会信函”里写道,阳新人民的勇敢勤劳是突出的,特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组建了红军第八军,对于中国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图五)。彭德怀为纪念碑题词: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
参加过黄麻起义和长征的老红军张天伟,1937年3月至1942年7月,随军驻扎陕西泾阳县云阳镇、甘肃庆阳县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司令部和在延安抗大学习时,写给母亲、族叔、胞兄等人的11封抗战家书仍然留存至今(图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国必胜、日本帝国主义必败的坚定信心。
坚定的理想信念,浓厚的家国情怀,正是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图片提供: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