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频道 > 党建研究

评论员观察:中国碗要装中国粮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11:1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  铁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关键在农民,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是基础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松辽平原,察看玉米长势,了解粮食生产,体现了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思考。

食为政首。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感叹“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总书记走进超级水稻展示田,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在河南开封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总书记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勉励“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念兹在兹,日夜思之,正是因为人民领袖的认识深刻:“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深入基层,洞悉粮情,把握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关键在农民,这是一个“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关键在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一系列政策措施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根本在耕地,这是一个“种什么地”的问题。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求“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这些年来,我们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耕地相较1996年增加480多万公顷,到2022年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出路在科技,这是一个“地怎么种”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起当年黄土高原上的老乡们在吃饱吃好基础上的更高愿望,是“干活挑着金扁担”。总书记说:“‘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这是老乡们的目标,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机械化发展,从生物技术研发到信息技术应用,丰收的画卷背后,是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中国夏粮产量达2856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战疫情、抗洪涝,丰收来之不易。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就一定能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0日 05 版)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