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茶香美景(王俊 摄)
图为:茶旅融合(王俊 摄)
图为:山歌对唱(孟英豪 摄)
图为:欧盟飞行检测(孟英豪 摄)
图为:茶园索道(宋文 摄)
3月28日,宣恩县伍家台村最大的茶业加工车间,茶香弥漫,机器轰鸣。炒青加工设备昼夜不停运转,1000余斤干茶迅速打包,送到门口等待多时的顺丰冷藏物流车。
“茶叶生长的速度赶不上市场需求。”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时兵指着空空如也的仓库说:“每天求购茶叶的电话打爆,今天几位江苏老主顾上门都没货了,俏得很。”
宣恩全县茶叶24.3万亩,规模仍在扩大,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海外10多个国家。
茶叶俏销,宣恩秘诀在哪里?
一叶动天下
“采茶啦。”3月9日,春光明媚,蛰伏一冬的茶农们纷纷出门上山。腰间挎上小竹篓,双手指间上下翻飞,一粒粒芽尖,顺利进入掌心,直到手掌无法握紧。
“一两春茶一两金。”绿油油的茶叶铺满了山坡,微风伴着春茶的清香弥漫在整个乡间原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脚麻利地采起茶来。有的头戴草帽、有的带上孩子齐上阵,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尝一尝今年的新茶。”郑时兵为每位到访的客人泡上一杯伍家台贡茶。沸水冲下,碧绿的嫩芽上下翻滚沉浮,缓缓飞旋,仿如水袖轻拂。“不要小看这春茶,因为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泡5次后仍然香味不减。”这也是伍家台贡茶受欢迎的缘由。
恩施州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皇恩宠锡”匾牌,见证着伍家台贡茶悠久历史。经专家多方考证,这块匾是清乾隆四十九年,宣恩贡茶的创建人伍昌臣进献自己种植加工的茶叶而获朝廷赏赐。2008年,湖北省政府公布伍家台贡茶园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伍家台是宣恩县万寨乡南端的一个山村,当初,家住此地的伍昌臣家境贫寒,在屋边开垦土地时,发现有几十棵野生茶苗,他如获至宝,将这些野生茶苗培育起来,以后便成了茶园。
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远近驰名,官吏豪绅争相求购。
“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赞口不绝而得宠”。相传1784年,清乾隆得到伍昌臣进献茶叶,赐皇匾“皇恩宠锡”一块。此后,凡是官员到此匾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伍家台贡茶”因此而名扬天下。
漫山有机香
翻过九路十八弯,穿越茂密森林,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绿色的波涛。
在幽静的山谷之中,那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茶山,浸漫在云雾缭绕的青山间、空气里,吐露着嫩芽,散发着清香,别有一番风韵。
优良的生态条件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造就了伍家台作为恩施第一有机茶叶的名头。
2011年,宣恩县成为湖北省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9月底,宣恩县成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近年来,宣恩县加强茶园有机管理,走茶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创建荣获“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步入茶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茶树间有蜘蛛网,植株间留有锄头除草的痕迹。这一切,都证明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机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农田锦刚介绍,“如果茶叶农残超标,茶厂不会收。”
一个手提箱大小的仪器,就是检测农残的“法宝”,只需对茶叶提取液进行检测,10分钟就能知道农残是否超标。如今,仪器已广泛配置于宣恩大小茶厂中。
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宣恩县把加快有机茶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企业自主创办基地,多渠道筹措基地建设资金,在50个村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主办、茶农主建”的有机茶园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的比较优势。目前,全县被欧盟、美国、日本认证的有机茶园达到2.2万亩,正在转换认证中的有3万亩。同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万亩、无公害茶园5万亩。
2018年6月,伍家台村突然出现3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是欧盟色瑞斯有机标准检测机构派出的飞行检查代表。3个“老外”不打招呼,径直到农户家中访问,查看种茶日志,到田间地头对土壤、水源和茶叶取样密封。1个月后,宣恩县收到对方发来的邮件,称赞4962项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全部合格。
同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全球20多个国家的农业官员在宣恩县参观。当年该县茶叶出口量达到1000余吨。
茶区变景区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3月29日清晨,山色朦胧,恍若仙境,远处传来采茶姑娘悠扬的歌声。
从浪漫茶乡到探险索道,从制茶现场到神龟山峰,到处是摩肩接踵的人流,当天,伍家台景区迎来“浪漫宣恩,茶贡天下”2019年中国宣恩春季茶旅融合活动开幕式。“浪漫茶仙子形象大使”“贡茶探秘”“茶园对歌”“百人制茶品茶食茶论茶”等系列活动在小山村掀起热浪。
线上线下火成一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网红直播,各家网络达人和100余家全国旅游社的踩线代表尽情释放激情。
“先领了一张制茶方法的单子,再对照师傅的手艺现场学,才学了3个小时,我感觉都入门啦!”游客王影自信满满。“没想到宣恩还有这么美的地方,让我们圆了对江南水乡的全部想象。”两位结伴而来的山西小妹靠着导航找到茶山后,激动万分。
茶乡茶山迎客来,茶韵茶情同连心。近来,宣恩以山为体,以茶为媒,以文化为魂,以伍家台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着力打造万亩生态茶园产业带形成茶花谷、贡茶广场、贡茶山、龙洞湾、昌臣故里、浪漫茶海六大游览区和十大景点,体验开放式乡村生态文化。
伍家台生态旅游区是宣恩首个4A级景区,景区无门票、全免费,极大地吸聚了人气,在伍家台村,茶对于游客来说有了多层趣味。既可以前往茶山栈道、贡茶文化广场、尖峰亭、乾坤壶等“地标”建筑“打卡”,又能体验土苗乡村文化,全年游客达120万人次。
“金山银山”俏茶山
3月29日,登上尖峰亭,极目远眺,茶园里一幢幢飞檐翘角,白墙灰瓦的土苗建筑格外醒目。这是全省首个安置在茶园里的易迁小区。
易迁贫困户们落户茶乡,既能种茶、采茶,又能当导游,借旅游吃饭,“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在此得到充分践行。
“好喝!”2018年5月1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在杭州市支持下,宣恩茶获得一个免费大型展馆。杭州市民朱女士品尝宣恩贡茶后,扫码拎走一盒。3小时后,朱女士再次来到展台:“喝了意犹未尽,决定再买两盒。”这是杭州市西湖区携手宣恩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大做强茶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与茶都杭州合作,双方共同提升宣恩茶业的品牌知名度,送来资金、技术和全新经营理念,帮助宣恩贡茶融入大市场,加粗拉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小茶叶,大产业。宣恩县立足富硒、有机特色创办“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茶苗,发放有机肥料,开展基地建管培训,全县现有茶园22.2万亩,销售收入过10亿元。建成了5条万亩贡茶产业经济带、38个优质生态茶园基地和60个茶叶产业专业村,茶农人均茶叶产业基地达到2.13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35人。
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帮助企业上项目、扩规模、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分贷统还”“户贷合用”“分红贷”等金融扶贫信贷模式,实现资金支持茶叶企业、茶叶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努力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伍家台贡茶市场占有率,已实现外贸出口3500万美元。推行“贡茶+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技人员”的产业扶贫模式,全县23家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带动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28家。2018年底,宣恩县顺利通过省级预脱贫评估,小小茶叶功不可没。
武陵山深处的贡茶之乡春色无边,绿色繁荣梦想正向远方延伸。
宣恩贡茶 一脉润古今
宣恩贡茶,一脉润古今。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宣恩县伍家台贡茶,因集色、香、味、形之大成,熟栗幽香、琼液黄绿、清甘滋醇、回甜畅爽,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皇恩宠锡”匾牌。
“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清乾隆年间,伍家台人伍昌臣在其屋旁忠堡屋脊栽培茶树获得成功。他制作的绿茶“栗香持久、滋味甘醇”,加之头年春茶密封于罐中次年饮用如新茶,因而声名远播,地方官吏豪绅争相索购,施南府知府将茶叶敬献宫庭。
改革开放以来,宣恩人致力于继承弘扬贡茶文化遗产,打造贡茶产业,走出一条文商融合发展之路。2008年,“伍家台贡茶园”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伍家台贡茶制作”入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伍家台手工制茶师傅李维炳入选宣恩县第二批民间艺人。2015年,位于伍家台贡茶园的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伍家台村支部书记郑时兵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传承人。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三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味香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一曲高昂、悠扬的宣恩民歌,唱出鄂西,走向大江南北,这支歌是蒋大为游览宣恩县伍家台茶园时,即兴创作并演唱。
伍家台贡茶根在伍家台村,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在该村的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2015年2月,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茶,汤清色绿,甘醇香郁;深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汤碧泛青,芳馥横溢,其色、香、味、形不变,保持新茶的一切特点。
2008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伍家台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4月16日,原农业部批准对“伍家台贡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伍家台贡茶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严格按照有机茶标准种植,先后创建荣获“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出口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多国,出口额逾3500万美元,达到1000余吨。
撰文: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