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恩施新闻

图文:龙腾凤舞奔小康 ——恩施龙凤镇改革试点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4日07:54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2018年度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龙马风情街举行,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仍吸引1万余名游客兴致勃勃冒雨游玩。(资料图片由视界网伍功勋摄)

羊肚菌煮腊肉、腊猪蹄炖硒土豆、土鸡蛋炒香椿、酸辣蕨巴榨……4月15日,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花枝客舍农家乐,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大块朵颐。

“放开吃,别客气。”客舍主人陈兴德不停地往火锅里添加新鲜羊肚菌。“这菌菌,在我们那里可要好几百块一斤哦,不怕把你吃穷了?”游客们打趣道。“自家产的,算个么事。饭后,还有玉露茶岔起喝。”陈兴德笑声朗朗。

从高山搬下来,住进易迁小区,陈兴德过上了好日子。

挪穷窝搬福窝

龙凤镇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出行难,困扰着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家苗寨人。

上世纪90年代,龙凤镇青堡、龙马等村2万余人,出山只有一条20多公里的山道,要蹚过六七条湍急的河水,还要翻越一处叫手爬岩的险段。手爬岩由悬壁上人工凿出的几个凹槽组成。不敢涉水不会攀岩的村民,几乎一辈子出不了大山。

1993年秋,五六个村民抬猪过河的艰险一幕,被《恩施日报》记者文林拍摄下来。这组《路在何方》的新闻图片在《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极大关注。

“每天两个来回,还没耕几分田,天就黑了。”海拔1400米的青堡群山莽莽,零零星星住着5000多户村民。易迁户李万民回忆当年情形,仍心有余悸。过去,他天不亮就得翻山越岭到自家挂坡地里种苞谷,长年劳作患了严重的腰腿疾病,却勉强果腹。喝的是岩窝窝的死水,树叶飘浮,气味刺鼻,泡的茶都不好意思款待客人。

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留守难、增收难,是压在每一个贫困户身上的“八座大山”。

2013年,由国务院部署,省委省政府具体指导,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大幕徐徐拉开。试点以龙凤为点、恩施为片,在“退耕还林、扶贫搬迁、移民建镇”等方面先行先试。

告别山顶上的漏雨土坯房,搬入新建居民点。财政、土地、移民、农业、民政等部门共同探索,制定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三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种搬迁途径,分步梯次实施搬迁。

目前,龙凤镇共建成9个中心社区、37个居民点和2个安置小区,引导5716余户2万多老百姓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区域搬迁至集镇、中心社区或居民点。

一个村800多辆私家车

“现在方便多了,出门就开车。”4月12日,龙凤镇青堡村下坝组村民田仕武驾驶着新买的皮卡车,停在平缓的院坝里。

田仕武一家四口原先住在山顶上,路不通,水不便,电力供应经常得不到保障。田仕武带母亲下山看一次病,来回得花上大半天,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台拖拉机。

4月12日,春光明媚,阳光洒向武陵绵绵群山,显得分外祥和美丽。

伫立半山腰的双龙公路向山谷眺望,但见一幢幢飞檐白墙的小楼星罗棋布,汇聚成规模化的现代集镇,漫山遍野的青翠梯田波浪起伏,桃红柳绿,恍如诗画。平整的山间公路像一条条腰带在山间飘动,不时有私家车在身边飞驶而过。

通村通组,密如蛛网。目前,龙凤试点已建成通村进组入户农村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一级公路55公里,其他等级公路610公里,客运站5座,配套村村通客运车62辆。一管清水进农家,新建改扩建水厂15座,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提档升级。

“本村的私家车超过800辆。”龙马村的曾庆树回乡创业,在自家小楼下开了一家汽车美容店,洗车打蜡、刮蹭修复、内饰清洁等服务一应俱全,生意兴隆。

观念更迭产业兴

4月13日下午,春风拂来,一张张黑色的遮阳网棚随风轻摆,龙马村保扎片区1000多亩茶树正在网下拔节生长。“这是全州首个抹茶生产基地。”恩施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

在龙马村新果茶业车间,6条生产线机器轰鸣,一筐筐绿茶进入流水线后,吐出青翠欲滴的抹茶粉末。这些抹茶将飘洋过海,出现在日本东京、大阪或静冈等地的餐桌,抑或进入国内知名品牌的酸奶、蛋糕、冰淇淋中,成为一抹清新的绿色。

2017年11月,杭州新洲茶业选定龙马村作为恩施首个抹茶生产基地,注册资金5000万元,与当地茶企合作成立新果茶业公司。

“我们茶园过去只采春茶,夏秋茶基本都撂荒。”龙马村村委会副主任张义国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去年夏茶市场价1.5元/斤,忙碌一天还抵不上劳力投入。“现在杭州茶企带来抹茶生产技术,将茶叶生产从一季扩展到三季。”引进抹茶既增产,又增收,每亩茶园每年增收约3500元。

破陈出新,先行先试土地入股、小额担保、资金捆绑等新机制,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瓶颈,一个个瞄准消费升级的“一村一品”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帮助近2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

更好日子在后头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

“我家有9个房间,去年加入民宿合作社,生意很好。”陈兴德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参观。“在家门口为烟草基地打工、土地分红、种植羊肚菌、开办民宿……家庭综合年收入已突破15万元。”陈兴德掰着手指算账。

4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龙马村,一栋栋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传统建筑隐于翠柳茂竹,别具风情。省联投集团看中龙马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以“盐茶古道、土家集市、休闲康养、田野阡陌”为主题,以特色民居改造和龙马主街道升级为载体,投资3.2亿元,按照4A级标准兴建龙马慢生活风情街。

人气因古镇而聚,产业因古镇而兴。记者看到,旅游大巴、自驾游的车辆塞满小镇的停车场。美食街上,100多家小吃作坊一字排开,生意红火,吃货们排起“长龙”。

“炕洋芋5元一碗,煮鸡蛋2元一个。”汪盛娥母子在美食街上忙得不可开交,准备的100斤土豆到下午4点全部卖光。打糍粑、磨合渣、学陶艺,体验制茶……李八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龙马片区4个村发展民宿200多户,接待游客3.5万余人,农民增收数百万元。

“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成为历史,基本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昔日坑洼狭窄的集镇路一举改造成宽阔气派的龙马大街,新修滨河景观路风光秀丽;投资4000万元,可容纳800人的九年制龙马民族学校书声朗朗,一流软硬件教学设施超过城区很多学校。新扩建龙马卫生院,5层住院大楼住满康养老人。

“这里是村庄里的都市,城市里的村庄。”集镇上,露天电影院、百货商场、酒吧健身房,一应俱全。民歌节、龙舟大赛、水上狂欢秀……周周活动高潮迭起。清晨起床,徜徉碧水流淌的玉龙河边,远眺群山如黛,穿过樱花小径,徒步溶洞古道,贪婪呼吸清新空气。入夜,霓虹闪耀、流光溢彩,熊熊篝火映红了脸庞,村民们与游客手牵手,载歌载舞,沉寂千年的山寨成了欢乐的海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畅通讯员郭亚妮王东蔡燕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