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住建部等9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确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处以200元罚款。
7月1日,记者深入恩施州城各个街道采访,了解州城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
常识普及尚有欠缺
垃圾分类难,首先难在多而杂,而情况千差万别。前不久,网上为“大棒骨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粽子吃完,粽子叶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小龙虾吃完后咋个扔?”“铅笔是有害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等这些极容易混淆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
那么,恩施州城居民是否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呢?
“应该是分两类,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是分3类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昨日上午9点,恩施晚报记者来到金桂大道硒都茶城路段,随机采访了几名居民。被访者中,几乎无人能准确完整地说出垃圾的具体分类。
据了解,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中不可回收垃圾又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离开金桂大道,记者来到恩施州城舞阳坝,这里是州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是否了解呢?
州城街头的分类垃圾箱
上午10点15分,正在逛街的黄健随身将手里的纸巾丢进了可回收垃圾箱里。当记者问他是否知道用过的纸巾是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时,黄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说实话,我并不太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一旁的另一位市民李晓表示,分类垃圾箱的标志,应该更清晰、详细一些。她说,有一次,她儿子吃完冰棒,拿着包装的塑料纸绕着垃圾箱来回转,却没找到任何提示性说明,只好随便扔了进去。
“垃圾桶里什么垃圾都有,我们只是把瓶瓶罐罐和纸箱纸张挑出来,剩下的就装进垃圾车了。对于垃圾如何分类,不是很清楚。”在航空大道,市民崔欣欣正在往垃圾桶里扔垃圾。
家住州城欧逸佳苑的李倩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在宣传垃圾分类,但要详细地说出具体分类,我说不清。”
其实,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都能解答李倩的困惑。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可乐罐等;餐厨垃圾指菜叶、果皮、果壳、残枝落叶、剩菜剩饭等;有害垃圾指废电池、电子产品、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旧灯管、杀虫剂等;不可回收垃圾指纺织品、灰土、污染纸张、大骨头、破旧陶瓷等。
垃圾混运比较常见
那么,平时州城居民是否将垃圾进行了分类呢?
“平时,我将垃圾直接扔到楼下垃圾桶里,附近也就一两个桶,桶上也没写具体分类。我不清楚具体怎么处理,都是垃圾车统一拉走的。”居住在州城学院路的市民刘晶说。
随后,刘晶带着记者来到她家附近的公交站台。公交站台边并排放着两个垃圾桶,垃圾桶上并没任何文字说明,也没有其他标示。垃圾桶里,有附近居民扔掉的各种垃圾,并未进行分类。
家住凤凰城的郭媛告诉恩施晚报记者,她曾试图垃圾分类,但只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因为其余住户几乎没有分类,即使自己分类完之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拉走,感觉在做无用功。”
州城学院路公交站牌前的垃圾桶
居住在该小区的另一名住户肖颖说,大家很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大都是用一个垃圾袋装着家里所有的垃圾,然后直接扔到了垃圾桶里。而垃圾混装的结果是,夏季容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滋生蚊蝇。
“这些年,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了解了很多,但单位并没有分类垃圾箱,大家都把垃圾丟到卫生间的大垃圾桶中,或是楼道内的一个小垃圾箱中。
如果能在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箱,对推行垃圾分类会起到更大作用。”在恩施州城某单位上班的黄乾俊说。
配套建设亟待提速
“说起垃圾分类,我还真做了不少工作。”家住州城民族路一小区的赵元梅介绍,她家中准备了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根据从宣传单上了解的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分类,可是小区楼下没有设分类垃圾桶,她只能将分好类的垃圾直接投放到小区的垃圾桶中。像这种先分后混的处理方式,对垃圾分类工作没有任何意义。
和赵元梅有同样困惑的还有州城市民王丽。她一般将家里的垃圾分成3类,厨房的垃圾、卫生间的垃圾、卧室和客厅的垃圾。
一些塑料瓶、玻璃瓶则单独放置,与其他垃圾分开装。
“虽然我在家里将垃圾分开装了,但下楼扔垃圾时也很随意,楼下虽有很多垃圾桶,但没有分类标识。因此,她每次只能把家里的垃圾直接扔进垃圾箱中。”王丽说。
州城某小区业主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
这段时间,家住中大御城的段晨不仅认真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还把这些知识教给自己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在家中放了很多垃圾桶,把家里的垃圾都分类处理,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的常识,家中其他人也都开始分类丢弃垃圾。”
段晨说,“但小区附近的垃圾桶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两种,垃圾分类的相关配套也需要跟上。”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让他们无法很好实现垃圾分类。“希望州城能像上海一样多设置一些智能分类垃圾箱。”这些受访者表示。
(全媒体记者何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