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恩施新闻

肩挑背扛 穿行死亡三十六弯凿眼穿绳 悬崖险峰间铺水管 “天落水”绝壁引水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5日07:09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工人系着安全绳,在悬崖边架设水管 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摄

图为:引水管道沿着悬崖峭壁铺设


图为:工人们在悬崖边架设管道


图为:工人们用绳子将管道从高处往下吊

图为:村民捧起通到家门口的自来水品尝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王功尚通讯员沈阳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引来洞中水,穿行绝壁间。

水源找到了,再难也要引下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恩施市启动引水工程。去年6月开始,两家公司近200名工人挺进红土乡,在崎岖山路上搬运管道,在悬崖绝壁间凿眼穿绳。

车没法进工地,70多斤的管道就用人扛,用骡马背运。崖壁无处借力,就打眼用钢丝固定水管。雄浑的号子回荡在山谷,穿越“死亡三十六弯”的施工艰难进行。

7月2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截水管在最危险的绝壁上焊接完成,引水工程全部完工,清澈的甘泉流到村民家中。

虎头山壮歌

2018年6月30日,恩施市水利局启动了引水项目,正式决定从鹰嘴岩架设管道引水下山。

工程跨越虎头山旁两个村,铺设管道全长15.6公里,需要经过鹰嘴岩、三十六弯等悬崖绝壁地带,地势险峻且不通公路。建设管材如何运输?深山密林进出不便,如何保证施工进度?这些实际问题摆在水利站站长钱少华和施工队伍面前。

为了村民们吃上安全水,大家骨子里的狠劲被激发了,一个字,拼!群山茫茫,悬崖峭壁、丛林深处传出的号子声震彻山谷。没有路,就踏出一条路;没有机械运输,就肩挑背扛、骡马驮运。

深山密林中,普通人通行都很艰难,可大家还得搬运管材。每根管材长4米,外径225厘米,重76斤,50多名工人和4匹骡马,前后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来搬运管材。

引水管材采用的是钟格公司的PE塑管,项目负责人于祥圩从事水利施工十余年,“这是我接手的最危险最艰苦的工程,难度之大无法想象。”于祥圩告诉记者,每次用载重卡车把管材运到村口山脚下,剩下的工作就只能靠人力和骡马。他从建始一家企业租来4匹骡马,每匹一天租金450元,一根根把管子运到工地。但再往山里,骡子也去不了,只好找工人将水管扛进去,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扛2根。

到了悬崖边,根本没有路,只好用绳子将水管套住,从悬崖顶端往下放。进出不便,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时间,四个工段同时施工,自备简单午餐早进晚出。工人陈辉和工友,每天都赶在7点前吃完早餐,以便于尽快到达施工现场。“深山老林又没路,摔跤是常事,虫蛇也多,我们都是自备药箱。”陈辉说,“特别是在一些陡峭地带,我们还要先用木棍搭一个简单的架子,两个人一起才能将管道运过去。”

死亡三十六弯

完成水源地的管道铺设,难度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大岩村“死亡三十六弯”的施工了。

到了悬崖边,只见密林中根本没有路,绝壁上一个弯接着一个弯。当地人多年行走,清楚数过,足足有三十六个大小弯道。虽然地势陡峭无比危险,但这是水管必经之地,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段。

一开始,工人们用绳子将水管套住,从悬崖顶端往下面放。悬崖坡度很陡,有些地方无法使用焊接设备,实在没有着力点的地方,只好先将一根根水管在相对较平稳的地方用热熔技术焊接好,再抬起来向悬崖一端慢慢移动。崖上有些地方树木太小不能承受重力,只能在岩石上打铆钉,再用钢丝绳将水管套牢,固定在悬崖上。

于祥圩说,有一处悬崖有100多米长,水管经过的路线距崖顶200米,距崖底深不可测。如果将焊接好的水管从崖顶往下放,需要将近30根4米长的水管全部焊接在一起,重达2000多斤,无法操作。他们只能等到其他地方全部完工后,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7月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行走在“死亡三十六弯”,见证最后一段水管完成焊接。这一趟行程可以用连滚带爬来形容,手脚并用还是不断打滑险些跌落,身上划破几道口子。途中遇到工人周吉银,他早上7点便和工友上山,背着60多斤的材料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施工地点。他的工作是用钢绞线和抱箍固定已经铺好的水管,由于施工环境恶劣,他一天最多只能安装90米。悬崖绝壁上,工人们如同蜘蛛人一般攀爬行走,喊着号子搬运水管,有人的安全帽不小心被树枝挂掉,瞬间滚落到深不见底的悬崖下面,在场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2日下午4时许,绝壁上最后一根水管焊接完成固定在山上。“完工啰!太好了,可以通水了。”大家伙兴奋地呐喊,山谷间回荡着土家汉子雄浑的号子。

泉润天落水

走进天落水村,路边田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林子郁郁葱葱,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格外静谧。

在村委会旁,村民董远生正背着一大麻袋刚采摘的茶叶走进茶叶专业合作社。她家种了8亩茶,和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每年茶叶收入可达到1万元左右。

董远生一直生活在天落水村马路口组,五十多岁的她经历了从外地背水、自修水池蓄水、找人借水等各种吃水法子。“现在政策好,吃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们都觉得生活有奔头。”一听说自来水要通了,她脸上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再也没有为吃水打架的事”“再也不用担心天旱没有水吃”“再也不需要跑十几里路背水吃”,在天落水村,记者听到的都是大家对水的渴望和对施工队伍的感谢。

天落水村马宫坝组掩映在一片苍翠的山林中,几十间吊脚楼群落,保留着最原生态的传统民族风格。

39岁的张岸锋是村里的贫困户,用水一度是他家生活和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在外打工的他几年前回乡创业,家里养了几十头猪,还在扶贫尖刀班的帮助下通过免息贷款发展石蛙养殖。2日下午,记者在他家后院的养殖池子看到,上方水管流出清澈的水,池里石蛙游来游去。他说,“以前村里缺水,养石蛙几乎不可能。现在解决了水的难题,市武装部还帮我修了小水窖,2年后石蛙成熟,预计家里一年收入可超过50万元。”

“从此,天落水村1000余户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及灌溉用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天落水村党支部书记董涛介绍,饮水工程不仅能提高饮水质量、提升灌溉效率,还为该村实现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老书记秦达广更是眼含激动的泪水:“祖祖辈辈盼了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了。”

除天落水村外,附近其他多个村也有缺水现象,它们都将从这项工程中获益。“项目完工后,将彻底解决红土乡3万余人的饮水困难和万亩良田灌溉。”红土乡党委书记张涛兴奋地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将改写红土乡世代缺水的历史。

【纠错】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