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恩施新闻

茶到盛夏绿意浓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15:20 来源: 恩施日报

记者李维君 通讯员姚健

盛夏时节,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连片种植的数千亩白叶茶,通过“去夏增春”的打理,老枝发出新梢,嫩芽茁壮成长,微风吹过,绿浪翻腾,“春意”满满,生机勃勃。

咸丰县立足生态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把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的亮点,按照“技术做深、基地做绿、加工做精、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的务实思路,为全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夯实了主导产业发展的根基。

去夏增春,提质增效——去掉夏茶的产量,增加春茶的产值,缩短采茶的时间,提升茶叶的品质——咸丰17万亩投产茶园中,有8.6万亩面积的茶农在试点、示范的带动下,精心求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这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的答案。

提质增效,渐显成效。

7月11日,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白叶茶基地,实施“去夏增春”技术后的茶园呈现一派生机。

一片树叶,撑起脱贫“大伞”

咸丰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年均降水量1460毫米,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茶叶生产。早在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适宜种茶的区域都建有“大队茶厂”,甚至不乏“小队茶厂”,一些当年遗存下来的茶园目前正以“野茶”的身份重现江湖。

近年来,咸丰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018年底,全县茶叶基地总面积23.44万亩,可采摘面积17万亩,干茶产量9950吨,年产值达14.45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8万余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超过2亿元,一片不起眼的茶叶已然撑起脱贫致富的大伞。

突出比较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咸丰县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域生态有机茶园,为贫困户打造“绿色银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工程,出台了《咸丰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咸丰县茶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咸丰县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咸丰县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咸丰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在农业农村局整合专门人员成立茶叶工作局,负责茶叶产业推进工作。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安茶集团下属的安吉晶品茶场实施“白叶茶全产业链精准扶贫项目”,在曲江镇、唐崖镇和活龙坪乡落实520亩茶苗培育基地,培育茶苗1亿株,可移栽大田5万亩以上。建成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走廊带、8个重点茶叶乡镇和62个重点茶叶村。在余杭区的倾情帮扶下,投入资金2030万元,资助建设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对茶叶进行精深加工,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已达93家。坚持“像管炸药一样管农残”,不断推进茶叶标准化种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完成有机茶叶基地认证1万亩、绿色认证10万亩,建立可追溯体系4个。

咸丰县清坪镇申李坝村村民实施“去夏增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资料图)。

一项技术,提升内在质量

7月14日,骄阳似火,咸丰县黄金洞乡大沙坝村茶农廖兴旺在家里带外孙,相对显得悠闲。他的0.3亩槠叶齐茶园从3月27日开采到4月11日封园,只在清明前后采摘了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全年的采摘任务,也实现了全年的产值。廖兴旺把每次卖茶的单价、数量和金额全做了记录,单价最高的每斤63元,最低的每斤50元,每次收入100多元至300多元不等,合计卖了8次,总金额1195.2元。廖兴旺说,五一前夕,他便按照“去夏增春”的技术要点,对茶枝进行了重修剪。

而在去年以前,廖兴旺和其他茶农一样,春茶采了采夏茶、夏茶采了采秋茶、秋茶采了忙冬管,一年四季不得轻闲,总收入也相差无几。在大沙坝村,与廖兴旺一起接受这一新型技术的还有熊安伦,他的0.4亩龙井43号茶园比传统种植方式提早一个星期开采,单芽重是常规管理的2至3倍,抢鲜上市卖了俏价。廖兴旺坦言,这种高等级的鲜叶价格高,需要相应的企业对接,“如果有茶叶企业持续收购,多采十来天的话,还可增加几百元的收入,亩产六七千块钱没得问题。”

咸丰县政府从事多年茶叶生产管理的负责人曾庆国介绍,“去夏增春”技术推行得最好的是唐崖镇钟塘、活龙坪乡小溪、大路坝区蛇盘溪、清坪镇申李坝、小村乡大村等地,大凡是白叶茶发展的区域,普及率达80%以上。四年前,曾庆国深入西湖龙井等名优茶基地考察,对比发现本地茶叶的春茶产量占全年产量二到三成,产值却占七到八成,且销售市场较好;而夏秋茶产量大、耗时多、品质差,销售市场疲软,还有农残风险。一些茶农甚至用“种上3亩茶,累得变狗爬”来描述种茶的艰辛。

通过长时间与茶农零距离接触,曾庆国进一步发现,以种植白叶茶为主的唐崖镇钟塘一带,一些茶农只在清明前后投入茶叶采摘,其余时间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参与其他产业,每亩茶叶的收入轻松过万,耗时最多两个月时间。

白叶茶是绿茶的一个变种,白天气温连续5天超过23度,叶片就会恢复成绿色。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咸丰白叶茶具有白化时间长、白化度高、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市场卖价每公斤高达2000元。

唐崖镇龙潭坝村七组村民覃建咸是咸丰茶叶“去夏增春”技术催生的“候鸟茶农”的代表。每年清明前后,在广东打工的覃建咸夫妇就像候鸟一样,向公司请假一个月回老家采摘春茶,然后便给茶园培土施肥,进行重修剪,让其自由生长,直到第二年清明前后再回家采摘春茶,如此反复,打工采茶两不误,每亩茶园收入在万元以上,全年外出打工的时间在十个月以上。这就是“去夏增春”的雏形。

“去夏增春”不仅可以使春茶芽头数量增加、单芽增重,春茶产量和产值成倍增长,大量修剪的茶树枝叶直接还田,有效提升茶园地力,同时使茶树病虫最易发生的季节失去寄主和生存繁殖的条件,茶园病虫绿色防控的目标得到顺利实现。“春茶从寒冷的冬天走来,完全自然生长,没有病虫害,无须考虑农残;而白茶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有春天才有白茶,想作假都做不了。”曾庆国说。

咸丰县还同步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成功创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万亩示范区”。建成“储液池+调配池”20组,容量达到2800立方米,安装茶园肥水输送管道11000米,直接灌溉茶园面积3000亩以上。建成“茶园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48亩,建设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2.32万亩,减少化肥用量30%,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7月9日,村民在曲江镇湾田村白叶茶繁殖基地修剪插穗,为扦插做准备。

一个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从绿茶发端,咸丰的红茶、乌龙茶、白茶纷纷顺势而起,各种颜色的茶叶让人眼前一亮,五彩茶香飘出大山。

尽管种类繁多,但如今咸丰茶叶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崖茶。无论是茶叶包装,还是宣传品,由牌坊、石马、玄武山、唐崖河组合形成的“唐崖”公共品牌标识,古色古香,随处可见。

“咸丰茶叶要走出去,除了打造高品质种植基地、健全产业链外,还需要抱团销售,把品牌宣传出去,打好文化这张牌。”唐崖土司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咸丰县充分利用“唐崖土司城遗址”这张世界级文化遗产名片,把“唐崖”公共品牌战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制定“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合力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咸丰县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统一到“唐崖”这一品牌之下。

2017年9月,唐崖公共品牌在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首次亮相。2018年4月,咸丰县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专场推介“唐崖茶”新品。一个月后,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落下帷幕,咸丰县馨源茶业选送的“恩施硒茶唐崖红”斩获金奖。同年11月,义乌第十一届森博会上,咸丰的代表产品“唐崖白叶茶”一举夺下金奖,进一步打响咸丰“唐崖茶”在杭州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咸丰县立足区域实际,持续打造从茶园到商店、从县内到县外、从线下到线上的立体化营销网络,确保茶叶卖得出、卖得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引导茶叶企业开着流动货车有序进入咸丰县村寨的茶园基地,竞价收购茶农现场采摘的鲜叶,这样既保证了茶叶品质,又节约了农户往返收购点的物流成本。支持企业和个人到县内外超市建立销售专柜,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对持续经营较好的店面予以奖补,并提供仓储保鲜、物流运输等保障。积极抢抓“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机遇,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大力推进茶叶电商发展,打造“唐崖茶”网销精品,在京东和天猫上,都能购买到“唐崖茶”各类茶叶品种。如今,“唐崖茶”产销两旺,尤其是高档白叶茶,供不应求。

咸丰县还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扶贫模式,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全县97家专业合作社与138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平均增收1400余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