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恩施新闻 > 恩施资讯

恩施:“土司夫人”进京“峡谷之音”绕梁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6日09:25 来源: 恩施日报

4月18日晚,北京民族剧院,作为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五台优秀剧目之一的咸丰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成功展演。

这是一出借助“非遗”推介“世遗”的大戏,也是一出反映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好戏,更是开启“诗和远方”文旅融合大幕的重头戏。

非遗+世遗“土司夫人”到京城

“咸丰南剧晋京展演,圆了我一辈子的梦,也圆了咸丰南剧人的梦。”4月22日,谈起咸丰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晋京展演的事,年过古稀的杨道运老人仍然十分激动。

杨道运15岁便考进咸丰县艺术团,从艺50多年,登台演出近百个南剧剧目,累计上场超过5000场次。2000年初,刚退休2个月的杨道运被剧团返聘,潜心负责南剧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剧代表性传承人。南剧,既是他一生从事的职业,也是他一心奉献的事业。

2008年6月,咸丰南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7月,咸丰唐崖土司城址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遗”邂逅“非遗”,注定一段传奇。

《唐崖土司夫人》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员颜惠介绍,本次晋京展演的大型南剧《唐崖土司夫人》,以唐崖土司城址为剧情背景,通过明朝天启年间唐崖土司内部关于土司都爷传位,土司招婿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表现土家族历来“海纳百川,包容四海”的民族个性与胸怀,赞颂土司夫人田氏的开明、宽容、仁爱与智慧,让观众了解土家人的悠久历史、民族性格和独具特色的风情风俗。

《咸丰县志》记载,“覃田氏,明唐崖宣抚覃鼎之妻,龙潭安抚司之女。相夫教子皆以忠勇著一时。”1989年,颜惠看到县志中关于土司夫人田氏的记载,深深被其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制度的魄力和勇气所吸引,潜心创作历史剧《土司夫人》,后获全国少数民族剧本创作团结奖。据颜惠介绍,《唐崖土司夫人》在原有《土司夫人》的基础上,历经十几个版本,始终坚持以史为料,以民间传说为材,铺陈演化,泼墨点染而成。剧中,覃田氏开明、包容、仁慈、智慧:重用外乡汉人张云松,招其为婿;带侍女数十人赴女儿会,让其择婿成婚;推行土司兵制,“闲时为兵,农时为民”;令其儿子宗尧奉朝廷调遣赴边关建功立业,自己代子掌印,使唐崖走向鼎盛。

“全国仅有5台剧目入选,有压力,也有动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从接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入选通知的那一刻起,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与保护中心的全体演职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迅速进入备战状态,生怕有半点闪失。传承与保护中心主任李爱民经常奔波求教专家,并请来了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京剧名家导演程和平指导。

“老都爷染重病困顿在床,唐崖河涌暗流司城恐慌……”剧场内,大幕升起,鼓乐齐鸣,1000多名观众跟随剧情,穿越时空,感受权力世俗的纷争和土司女王的风采。

舞台上,鲜活生动的表演、高亢而有韵律的唱腔,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咸丰南剧盛宴。看到爵爷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很多观众跟着唏嘘不已,看到土司夫人兴利弊、展大才,观众又跟着大声喝彩。改编后的剧目,在素材取舍、作品立意、故事情节、典型人物塑造、表演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均有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近110分钟的表演一气呵成,十分精彩,观众掌声如潮。

“这是一出弘扬正能量、弘扬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好戏。整出戏以歌舞演故事,很好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原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为咸丰南剧在北京上演点赞。

众多业内专家评价:《唐崖土司夫人》极具土家风情,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民族音乐的轻快,有现实主义的铺垫,还有浪漫主义的虚构,音乐、表演、服饰均充满地方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实现了完美统一,“是一部了解咸丰、了解土司制度和土家文化的经典作品”。

传承+保护“峡谷之音”方绕梁

南剧,属皮黄剧种,昔称南戏、施南调,又称“高台戏”或“人大戏”,是恩施州地方戏曲剧种,形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咸丰南剧的发展历程,本身就像一出大型的历史南剧,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咸丰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吴运辉把南剧的发展比作一出南剧。

在南剧发展史上,咸丰自始至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史料记载,咸丰南剧的产生,可上溯到元代封建王朝对鄂西土家族实行土司制度的时代。清嘉庆年间,咸丰地主阶层开始兴办南戏科班,职业和“玩友”班社兴起。道光末年,咸丰县蒲草堂(今龙洞湾)富豪邓小池创建南戏“天元班”。之后,邓小池的弟弟邓小碧又创办了“连升班”。清末民初,南剧流传遍及城乡,县城、清水塘、老里坝,都有职业衣箱演出。南戏玩友,围鼓坐唱,更为普遍。新中国成立后,聂介轩、唐会云、杨兴楚等一批南戏老艺人自筹经费,自制道具,组成业余南剧组,白天劳动,晚上演出。时任县长肖继何将其命名为“劳动剧团”,对南戏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盲艺人聂介轩在塾师冯今僧的协助下,经过3年时间,共回忆整理传统剧目300多个,占鄂西南剧传统剧目的一半以上,其中67个剧目得以在《湖北地方戏曲丛刊》上陆续刊登。他所整理的连台本戏《四下河南》,填补了其他剧目的空缺,当时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

1956年2月,咸丰县南剧团的表演艺术家夏福千与另一名南剧演员在省城表演经典南剧《八义图》,获得时任全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可的高度评价:“南剧唱腔高亢强烈,有如深山峡谷之音。”当年,省文化厅签发以“南剧”署名的专业剧团营业执照,咸丰职业南剧团正式成立,后多次易名。至1981年8月,恢复咸丰县南剧团。1984年4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鄂西,咸丰南剧团专程赶赴州府演出。胡耀邦饶有兴致地询问了南剧的有关情况,演出结束后还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咸丰县南剧团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两个南剧专业院团之一,2012年更名为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2015年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第六届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8月,咸丰被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授予“中国南剧传承研究基地”。

多年来,咸丰县大力支持和保护南剧,出版了《南剧传统剧目手抄本十卷》等著作及论文,推动传统剧目的深度挖掘整理和复排;通过送学员到学校定向培养和民间艺人“传帮带”,培养了120名南剧后备人才及一批优秀的南剧传承人。演员潘华明、杨理理荣获省戏剧表演最高奖项“第十一届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退休演员杨道运先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南剧代表性传承人。

整理并排演的100余部南剧,演遍了川鄂湘黔边区30多个县,多部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峡谷之音”已呈绕梁之势。

《唐崖土司夫人》成功晋京展演,不仅进一步讴歌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也为南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典范,提振了信心。

文化+旅游“诗和远方”巧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众多游客希望在旅游中体验的内容。

咸丰县地处鄂渝交界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和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山区县,域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良好。辖区内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二仙岩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金洞地质奇观、朝阳画廊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地盘子、唢呐、板凳龙等民间民俗文化丰富,严家祠堂、蒋家花园、忠堡大捷遗址、大村会议旧址、大寨坪古遗迹等人文景观遗迹众多……文旅资源层出不穷,“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近年来,咸丰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聚焦龙头景区、重点项目、基础配套、融合发展、营销推广、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按照“做强龙头景区、做靓美丽乡村、做美节点布局”的要求,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旅游产品,加快复兴干栏式建筑之乡,打造百亿旅游产业集群。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60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86亿元,湖北旅游强县效应彰显。

“《唐崖土司夫人》此次晋京展演是向首都人民展示土家文化,推动咸丰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咸丰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谈文才介绍,唐崖土司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旅游顶级品牌,在国际公认的保护地和旅游品牌关系体系中,第一层次就是世界遗产,它是最权威、最有公信度的一个旅游品牌。目前,世界遗产地绝大部分都是旅游胜地,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遗产大国,都是旅游大国。打上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展示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

“《唐崖土司夫人》以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为背景,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剧演绎,本身就是文旅融合的产物。如今,《唐崖土司夫人》给土司城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将进一步推介和宣传唐崖土司城及全县文化旅游。”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主任白斌介绍,咸丰将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新城四强县五平台”建设目标,在唐崖土司城保护的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吸引物,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县大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化运作机制的融合,加快土司文化产业园建设,巩固湖北旅游强县创建成果,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进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土司夫人”进京,“峡谷之音”绕梁。一出戏,惊艳全场,也点亮“诗和远方”。(记者李维君 通讯员郭一君)

【纠错】编辑:章巧慧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