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鄂州新闻

鄂州峒山村:望山见水忆乡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2日10:57 来源: 湖北日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车行至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入口,13个字的大型木牌竖立路旁。

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此视察并与村民代表座谈时,留下了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名言佳句。

谆谆教导至今回响,满满期望犹在耳畔。峒山,一个数十年前从“寸水淹丈地”的湖田中垦殖而起的村落,正在守望绿水青山的传承中,见证新时期的艰辛奋斗和幸福生活……

历经数代,日子越过越红火

峒山村所在地的前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国营农场,土地广阔,河湖纵横,可耕种面积1.1万亩,人均3亩有余。

88岁的李光刚是长港农场第一代职工。“解放前,我做过6年长工,1959年调到农场工作,一直忙到1986年退休。”他说,一家四代人在峒山居住,日子是一代比一代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年年变化喜人。

老两口有三儿三女,孙辈出了两位大学生,逢年过节全家人聚齐时,人多到要开“流水席”。“过去,家门口就是一大片湖。”76岁的陈当成所说的湖面,包括3公里外的李光刚家所在位置。

陈家老屋位于峒山半腰,已有6代人在此居住。“解放前后,全家人靠捕鱼为生,水患无常,最苦时吃过树皮、树根。”陈当成对儿时村里发大水记忆犹新。

农场建设,让陈当成家的日子越过越甜。2003年退休后,他在老屋开办小商铺,营业至今。“近些年,这里成了乡亲们唠家常的场所。”陈当成说,他的退休金每月有2000多元,加上医疗保险,生活无忧无虑。“现在,我家年收入8万多元,和几年前相比,翻一番还要拐个弯。”村民徐淑琪幸福感满满:不仅给儿子在城里购了房、买了车,还新添了一台收割机。

立足土地,也能刨出“金疙瘩”

去年7月1日,峒山村村民黄明山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述说该村的巨变。6年前在会议室,他和李光刚一左一右坐在总书记身旁。“村里生态农业基地的规模大了,经营模式也多了,峒山葡萄园、西瓜基地、楚鱼香共享生态农庄……村民们的首选不再是外出打工,守着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土地就能刨出‘金疙瘩’。”在信中,黄明山一一细数。

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军算了一笔账,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收租金,或者入股分红,既解放了劳动力,又可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务工,一年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

2015年,黄明山的儿子黄伟在外闯荡多年后返乡创业,合伙成立“忆乡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入400万元,共流转300多亩土地,年收入已达百万元以上。

“选好品种,实施无公害种养,最终靠食材质量赢得市场。”黄伟一面展示与手机联网的基地监控系统,一面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和父母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不同,我现在从事的是高度机械化的智慧农业。”

经营规模化,种植特色化。这几年峒山村不断推出特色种植养殖品牌,从西甜瓜到葡萄,从大河蟹到小龙虾,均获成功。去年,村集体创收300多万元。

以产业为支撑,让峒山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源头活水。近年来,全村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科普等体验农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安置村民就业500余人,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19户46人脱贫。

守山护水,“生态”成时髦热词

“总书记来到我的老家,给我的乡亲留下话,留下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峒山老家》成了峒山的村歌。“这几年,大伙说的越来越多的一个词就是‘生态’……”在写给总书记的信中,从村民不再烧秸秆,到港道清淤,再到新建垃圾压缩站,黄明山对家乡的生态之变深有感触。

走进村民刘刚家的室内厕所,瓷砖包护的地面、墙面一尘不染。刘刚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2017年夏天,峒山村启动“厕所革命”,采取奖补的方式发动村民改厕入室。在此基础上,铺管网、建污水处理末端,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去年9月,峒山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村。“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产业导入,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长港镇党委书记刘维平表示,总书记指明的道路,峒山村会一棒接一棒跑下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黄朝晖 曹彦)

蹲点手记

让故土更有幸福感

□ 戴劲松

据《长港农场志》载,峒山村的“峒”原是木字旁的“桐”,只因在这片曾经“寸水淹丈地”的土地上,一座形似覆舟的山丘长满了桐树。据村里老人回忆,“十年九淹”使山丘成了逃难处,一字之改表达了他们朴素的寄托。

新中国成立70年,修渠治水、围湖垦荒、美丽乡村建设、新社区改革……峒山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村民们的幸福感一天天增强。记者多次走访,先后接触了几代峒山人,他们的共同感受是,水质变好了,山色变绿了,空气也清新了,“城里的亲戚都很羡慕”。所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故土自然能给予人们更多的幸福感。

鄂州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城乡均衡发展,从“统筹”到“一体化”,再到“融合”,峒山村正是其中典范。它见证的,是城市向农村反哺,转向城市与农村互联互动,进而共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鲜活实践。

【责任编辑:阮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