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笔记》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5日讯(记者周满珍)5日,科普作家刘从康携新书《武汉植物笔记》来到物外书店汉阳店,和读者分享武汉人身边的神奇植物。
刘从康此前出版过科普读物《身边的鸟》,《武汉植物笔记》同样从科普角度,以观察笔记的形式,循着节气物候的线索,介绍了武汉城市环境中的80余种乡土植物,并配以作者的亲笔手绘图。书中入选的植物,皆为武汉常见物种,或生长于城市绿化带、街心小花园,或常见于人行道、居民小区等,体现了武汉独特的自然环境。
与其他植物科普读物不同,刘从康的《武汉植物笔记》,提供了一种文化的关切。在描述四季植物时,刘从康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植物研究路径里,把四季用“孟、仲、季”区分,并结合《诗经》、《楚辞》、《本草纲目》、《救荒本草》以及古代、近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讨论植物的特色、分布以及与人的关系,让那些不起眼的花草贴近日常生活,并与中国古代诗词及其表达的文人情怀联系起来。
当天的新书分享会,刘从康充分展露了和植物学相关的深厚文化学养。在谈到武汉公园里最常种植的观赏植物,如西洋接骨木和中国接骨木时,他引用了深受青少年读者喜欢的《哈利波特》的一个细节,“他们用的魔杖就是接骨木做成的,这并非作者J·K·罗琳的杜撰,而是古代欧洲人确实认为接骨木可以辟邪。”
他也关注了只要给点养分就能在城郊野蛮生长的构树,并做了文化的溯源,“构树在《诗经》里名为榖,是‘恶木’的代名词,但中国现存最早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却专门教人如何栽种构树。”他说,等到造纸术发明后,大家才知道,构树是重要的造纸原材料。宋朝的纸币交子就都是用构树树皮制造的,其树皮还是制作高级被子的重要原材料,元代诗人王冕还专门写过《纸衾》诗,记录了当时用‘楮桕’(构树树皮)做纸衾,“楮衾能洁白,孤卧得平安”。
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刘从康表示,“中国文人的诗词世界,就是一个大千植物世界。”他希望新书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如何品花观草,贴近泥土,亲近自然。“我所选的植物都是武汉人比较常见、易见的植物,热爱家乡、亲近自然,可以从关注小区、校园、公园、野地里的一株小草开始。如果你对它们感兴趣,先用手机拍下来,再查一查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