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郭金富)1月14日,@伊能静 微博发文谈及自己印度修习灵修课程,并向粉丝推销中国国内的同款课程。此举因涉嫌“传销”“邪教”引发热议。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已经开设了#伊能静卖课#话题,阅读量超2.5亿次,讨论留言1.7万余次,除网民围观留言外,诸多官方账号也进行了评论。
1月14日18:21,@中国反邪教 发文称:在很多人眼里,印度这个国家,似乎从来不缺少“大师”,提个醒吧。被@中国反邪教 点名后,伊能静已经删除争议微博并未作出回应,但却转发了一条慈善捐款内容。
此外,1月14日22:08,@中国警方在线 转发了@中国反邪教 称“女生是可以去印度旅游,但真的非常反对一个人去。”
舆论观点
1、帖文内容堪比“小卡片”。舆论普遍对@伊能静
微博帖文内容表示反感,称其发布内容“不走心”,和门缝里塞的广告“小卡片”相似度极高。如此的文字和设计,这个“传销”组织太低端了,冲这个审美,也难以令人相信他们是能引导人看到真善美的大师。@土味爱情
则调侃道:这个心灵课,透着浓浓的一股土味。
2、把粉丝当韭菜收割。@吴姨命运预测学助理准 说:明星也要来割自己粉丝韭菜了。有评论称,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在言行举止方面要注重社会影响,对于喜爱自己的粉丝,更应该要用心,而非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赚钱工具。舆论对于其此前的“才女”人设,也提出了诸多质疑,称其写一堆不知所云的话来充实抬高自己。
3、反邪教工作不能放缓。邪教是社会的毒瘤,它们往往打着其他的幌子进行非法活动,造成社会、家庭的一幕幕悲剧。有观点认为,这类组织往往潜伏在暗处,但并不代表其对于社会没有危害,相反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大。伊能静如此明目张胆的在公开网络传播“传销”“邪教”内容,是在警示我们的相关工作还得加大力度。
4、公开网络不是自家后花园。开展“转销”“邪教”活动本就是错,在公开网络传播更是错上加错。互联网因其边界的模糊属性和传播的畅通性,十分有利于信息交流,这也成了诸多大流量账号的牟利手段。有舆论认为,在公开的网络,更应该注重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无节制、无底线的发布挑战社会公约数的内容,只会人人喊打。
分析师点评
伊能静这次“打错了码头”,小广告没发成功,还惹了一身骚。一起舆情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多因素,其中网络传播是此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伊能静推荐课”,到其被官方点名和网络舆论谩骂,时间还不足一天。该事件的网络相关信息的传播量已经达到其本人不可控的状况。不仅登上了百度热搜榜,还引发中国网、中华网、东方头条等主流媒体的批评报道。如中国网质疑伊能静回应“卖课”:50岁的女人为何发微博如此冲动?
当今的公开网络并非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个人的自留地,不管种花还是种草,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第三方传播平台的普及,改变了信息流通的路径,除官方账号外,动辄粉丝量破千万的明星、大咖在这些平台中的权重越发增大,网络话语权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伊能静推荐课”事件造成社会各界谴责,除其本身问题外,也离不开公开化的网络。网络的表达渠道在不断拓展,网民有了更多充分表达声音的自由。即便舆论杂音频出,但网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相对理性的,在主流媒体引导下,意见表达也越发符合法理人情。
政府部门作为公开网络的管理者,在“伊能静推荐课”事件中回应及时,并为其“定性”,对于网络舆论走向的引导十分关键,也避免了许多不知情的网民遭遇损失或误入歧途。公开化的网络空间,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舆论的引导,更得对重点事进行有效的管控。而对于网络大流量的群体而言,更需要洁身自爱,精耕细作自己的网络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