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中,喧嚣一天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
36岁的公交车司机陈凯,发动车辆,驶出汉阳阳新路24路公交场站,开跑当夜的第二趟行程。
此时,时间指向2月8日大年初四零时。
24路公交线路,是武汉市开通的首条通宵公交线。从1973年起,至今已在汉阳、汉口闹市行驶46年。
和城市夜晚亲密接触,会触摸到城市怎样的脉动,感受到怎样的变化?
13项检测,重复2000多个夜晚
24路公交车,起点汉阳阳新路,终点汉口赵家条,全程14公里,途经钟家村、古琴台、江汉路、解放公园,串起曾经是武汉最繁华的地段。眼下,这些地段仍是武汉比较最热闹的地域之一。
“膨膨膨!”,陈凯用板手轻击轮胎。他说,这种像拍熟西瓜发出的声响,表示胎压正常。他数了数轮胎上的螺丝,“十个,正常。”
随后,检测大灯、车厢内路牌显示屏……最后,拿起抹布擦掉后视镜上的雨水,“夜间开车,要特别注意后视镜清洁,才能看清车后的状况。”
15分钟,陈凯熟练地完成13项检测,“不检测不出车,已经成为习惯。”
今年,是陈凯开行通宵公交的第九个年头。此前,他在24路开了6年的白班公交。
白天和夜晚行车有何区别?陈凯挠了挠头说,晚上开车需要更专注。和白天比,夜晚出行的人大多辛苦了一天,各方面反应会稍微迟钝一些。
陈凯告诉记者,一般是每天从早上9时睡到下午4时,已经习惯“晨昏颠倒”,非常喜欢这个岗位,“为了夜间行车安全,我在上岗前照例又睡足了两个小时。”
七成乘客是代驾
汉阳琴台,上来第一位乘客徐晓刚,他掏出手机扫码付费。
21岁的小徐在汉阳钟家村一家餐饮店里当领班,春节期间餐饮店照常营业,“刚下班,如果没赶上零点这趟车,会等一点钟的下一趟,24路很准点。”
行色匆匆。有人坐通宵公交回家,也有人坐通宵公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车行至武胜路,50多岁的段师傅上了车,他在汉口大智路一家宾馆的配电房工作,现在去上班,“坐24路,省钱划算。”
陈凯说,商圈是24路主要客源地,钟家村、六渡桥、江汉路、南京路这几个站点,乘客比较多。车辆抵达江汉路站时,记者明显感觉到这里的人气——一下上来将近十位乘客。“好幸运!”准备回一元路的小程说,刚和表姐们唱完歌,没打到的士。
零时38分,车辆行驶至终点站赵家条。“没碰到熟面孔。”陈凯说,2016年开始,24路通宵车加密班次,分流了乘客,熟面孔少了。
24路线长李永强说,通宵公交从以前一辆车运营,开行4次,到现在两辆车运营、开行11次,虽然日均客流从160人增加到350人次,但每车次日均客流是下降的。
“春节这几天,跑一趟,多的时候能带20多位乘客,少的时候只有几个人。”陈凯说,现在人们出行方式多元,一是11点前很多人会坐选择坐地铁,二是很多家庭买了小车,一些年轻人也舍得打车。但无论乘客多少,都会将车开稳当,把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
“以往,通宵车乘客主要是商圈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是在商圈娱乐消费的市民。”陈凯说,从2017年开始,拎着折叠电动车乘车的代驾司机直线上升,约乘客数的七成。
见证武汉发展
返程,行至鹦鹉大道西大街站,陈凯看见有人往站台跑,特意等了一下,“怕他着急摔着了。”
结果,等来一个惊喜——小跑而来的是汉阳一家企业守夜的吴师傅,他递给陈凯一袋苹果,“现在去上班,总是坐24路,送几个苹果祝司机开车平安。”
吴师傅说,这几年24路车越坐越舒适,“记得2015年上半年,24路通宵车还没有空调,现在已换成这种带空调的纯电动车了,更安静了。”
公交的变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陈凯说,纯电动车是中山大道开街后,适应环保需求更换的,车身也变短,开得更轻松了。
透过车窗,吉庆街霓虹闪烁,江汉路仍有人漫步……不堵车的汉口闹市区流光溢彩,百年欧式建筑一一掠过眼前。
陈凯说,他最大的感受是路灯更多了、城市更亮了,道路变宽敞、平整了,“三阳路两旁的蓝色落地弯形造型灯,每次看到都会惊艳,真切感受到城市每天发展不一样。”
不同于白天的喧嚣,通宵的24路很安静,没有此起彼伏的手机声响,偶有同行乘客轻声聊天。
凌晨1时20分,车辆返回阳新路,陈凯通过后视镜扫了眼车内。“有乘客睡着了。”陈凯发现有名男青年睡得正香,原本要去古琴台的小伙子被叫醒后有些着急,陈凯安慰他,可以坐下一车。
“2013年以前,经常有学生从江汉路坐通宵车到古琴台转乘,后来光谷商圈兴起后,分流了不少学生客流。”安抚好小伙子后,陈凯有些感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鲁娟 肖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