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何武涛 朱勇
春寒料峭,风雨交加,挡不住为方槐将军送行的人们。
2月20日,百余名部队官兵和各界群众冒雨来到武昌殡仪馆,送别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
“方正朴诚血火洗礼京华大典蓝天护航,铸就历史丰碑;槐林木秀铁马金戈虬干新枝将军初心,长征精神永存。”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的这幅挽联,概括了方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航空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爬雪山,一块石头让他苏醒;行军中,炮弹在身边爆炸——
走过长征,九死一生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告别大厅,一曲《十送红军》久久回荡,一帧帧画面闪过——
1917年10月,方槐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银坑区一个贫农家庭。看到父亲参加农民协会闹革命,年仅13岁的他加入地方武装赤卫队任通信员。不久,红军扩充招募,他正式参加红军。
通信员、班长、野战医院俱乐部主任……在红军这所大学校里,方槐成长很快。长征出发前,已是一名“老兵”了。
长征中,方槐多次担任“收容队”队长。2016年9月,方老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回忆,虽然不在一线打仗,但收容队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检查各单位的群众纪律、督促掉队人员跟上部队外,还要抬担架。
在长征路上,方槐先后参加了湘江、四渡赤水、威逼贵阳、通过黔湘路、强夺泸定桥等战役战斗。
漫漫征程,九死一生,方槐也多次遇险。“爬雪山时,走着走着睡着了,后来踢到一块石头疼醒了。”生前,方老曾提起过,“幸亏疼醒了,很多人睡着了再也没醒来”。一次行军途中,敌军的炮弹在方槐不远处爆炸,炸起的土几乎把他埋掉。
“父亲一辈子坚强乐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坎坷,都以苦为乐,一笑置之,这和他历经炮火、苦难的洗礼不无关系。”方老的大女儿方蕾说。
摆动机翼,三次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敬——
开国大典,一次跨越时代的飞行
翠柏打底、白花描线,一架“战机”栩栩如生。
告别仪式现场,人们从这架“战机”追寻方老的飞行人生。
“我军第一代飞行员,人民空军首批建设者。”在人民空军,方槐被誉为“航空火种”之一。
1938年1月,受党中央派遣,方槐与40多名同志辗转到新疆学习飞行。他认真向教官请教,严格训练,很快就能单独飞行。
1949年,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让初创的人民空军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仪式,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短短20天训练期里,方槐和战友们每天凌晨3点多就开始飞行训练。
2007年,方槐曾在《解放军报》撰文回忆,当时,他还向聂荣臻建议:鉴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时有国民党飞机骚扰事件,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熟悉飞行阅兵的人都知道,受阅飞机禁止带实弹。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史上是少有的。
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了。1949年10月1日16时许,他亲率一个飞行梯队从南苑机场起飞,由东向西飞过天安门广场,期间他们3次摆动机翼,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致敬!
“共产党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一些外国媒体和记者不禁惊叹。
生前,每次提起那次受阅飞行,方老都十分激动:“在开国大典上驾机飞行,是一次跨越时代的飞行,也是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的缩影和见证。”
刘伯坚签发的《党证》,他保存至今——
不忘初心,一辈子信党爱党
鲜花丛中,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着方槐将军的遗体。
1933年2月,方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刚入伍一年。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签发的《党证》,他保存至今。
这本《党证》跟随方槐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他拥有的唯一能够见证和亲历长征的纪念物。生前,他多次到部队给战士们讲《党证》的故事,“党证我一直贴身保管,我的想法很简单:党证比生命还贵重,什么都可以丢,它不能丢。”
其实,这本《党证》曾离开方槐12年。1937年底,方槐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前,战友陈鹤桥送给方槐一块银元做纪念,方槐则把自己的《党证》和一张半身照片交给他保管。1949年底,两人在重庆相遇,《党证》和照片又物归原主。
“父亲一辈子信党爱党,信仰坚定,住院也坚持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带到病房来看,有空就写学习笔记。”大女儿方蕾告诉记者。
告别仪式现场,很多穿着空军军装、飞行员夹克的军人以及远道而来的战友后代来送方老最后一程。
“没架子、好脾气、关心人。”在原武汉军区空军,参谋们这样评价曾担任副司令的方槐。
身居高位,方老从不让家人“沾光”。方蕾至今记得,当年,由于父亲“做工作”,她两次将单位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战友。
干休所工作人员范辉介绍,方老对自己很抠门,前几年手脚利落时还自己缝补袜子,但为困难群体捐款却出手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