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黄璐 王婧
新年伊始,荆楚大地“春风行动”如火如荼,“家门口就业”呼声相比往年更加响亮。
来自打工大县谷城县人社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过后,该县有9215名外出务工者选择留在家乡,其中6874人在本地就业,1105人创业,1236人待就业。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群体,约占该县务工总人数的10%。
这种现象,是全省劳动力回流的一个缩影,说明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选择家门口就业。“既能找到满意工作,又不用背井离乡。”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理想状态。“留住了人,就留住了活力,留住了希望。”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这是大事。
连日来,在对全省打工大县和用工大市的深入走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如何让返乡务工者“怦然心动”,最终选择留下来,让返乡就业之路越走越宽,是各地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企业留人措施还应更给力
“用工难是表象,留人难才是根本。”
对于企业普遍反映的“用工难”现象,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谢天星有自己的看法。
2018年,该局对全市150家监测单位的岗位监测显示,截至当年9月,这些单位新招员工12666人,但能够长期稳定下来的不足40%。比如,某科技企业开工时招聘了近2000人,最后留下来的只有600余人;某化工企业招工210人,但同期员工流失人数达到300人。
通过对当地37家缺工企业的深入剖析,谢天星发现,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感受。“一些岗位薪资待遇看上去不错,但劳动者想拿到手并不容易,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加班或提成。”谢天星举例说,一家纺织厂,员工基本工资占工资总额的50%,加班工资占40%;一家大型超市,员工基本工资占工资总额的37%,加班工资占27%,销售提成占10%。
同时,从岗位工作环境来看,缺工企业中,27.8%的企业周边500米内无公交线路,30.2%的企业存在高温、噪音等不利环境,50%的企业一线员工工作时间在8至10小时以上,48.6%的企业实行两班倒、三班倒。从岗位软环境来看,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运作能力不足,长期局限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缺乏人力资源发展和人才储备规划,对员工技能和知识培训投入不够。“参与调查的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其员工培训支出占企业人力资源总支出的比例在3%以下。”谢天星说,这会让岗位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导致招得来人却留不住人。“除了人社部门积极牵线搭桥,企业的留人举措也要更给力。”谢天星认为,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返乡就业群体会越来越多,用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岗位,吸引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从根本上化解“用工难”。
技能培训多向返乡创业倾斜
眼下,我省支持和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的政策不少。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仅可以享受200元至2000元的补贴,参加技能鉴定并考核合格的,还可享受技能鉴定补贴。
从各地调查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春风行动”启动以来,在返乡务工群体中,大约有5%的人选择在当地创业。自主就业,解决的是一个人的问题,自主创业,则可以拉动一批人就业。
“我返乡创业,有技术,也有市场,回谷城开了一家装修公司。”
2月14日,谷城县“春风行动”招聘会上,返乡创业的李鑫正在招人,共需25名从事装修行业的人员。然而,一部分技术岗位无人问津。“来应聘的基本都是会计,懂装修的有点少。”李鑫说,工资待遇不低,却招不来合适的人。
多名返乡创业人员建议,人社部门每年组织的技能培训,多向返乡创业企业倾斜,为创业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加强沟通是前提。”谷城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李斌表示,将更细致深入地了解用工需求和返乡人员诉求,结合本地发展,加大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的力度,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扶持。返乡创业人员也应及时与人社部门沟通,明确反映用工需求,以便新增岗位和就业人员之间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编后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湖北日报多路记者深入开春用工市场一线,从打工大县与用工大市的对比视角中,触摸市场,感受变化。诸多新现象,诸多新问题,也带来诸多新的思考。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希望,不管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相关政府部门,都能努力探索,奋发有为,开创新一年的辉煌。“2019春风行动.打工大县与用工大市的对话”系列报道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