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滚动

背靠祖国 面向世界 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2周年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08:06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为:香港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签订自由贸易协议。

图为:香港内地深化合作,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图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

图为:港珠澳大桥。

图为:莲塘/香园围口岸。

图为:一家全球性干细胞生物科技公司在科学园的实验室,研制出全球首个“立体人类迷你心脏”。

图为:香港科技园公司的创业培育计划,为科技初创公司提供支援。

图为:律政司合办有关国际仲裁的纽约公约60周年香港论坛。

图为:香港市区与郊野仅咫尺之遥。

图为: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图为:巴塞尔艺术博览。

图为: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

独特优势为香港开拓无限机遇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成为联系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机遇处处。

香港拥有世界级金融基建、公平的营商环境、低税率、独立的监管机制、健全的法律制度、稳定的货币、强大的国际网络、自由流通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回归22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日趋紧密。内地与香港于2003年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促进两地经贸合作和发展,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丰富和充实此安排的内容。随着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香港充分发挥无可替代的优势,既是国际连通内地的门户,也是内地和全球接轨的桥梁。

香港亦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和保护投资协议及民航运输协议等,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外向型的国际城市之一的地位。

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亦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此外,香港将继续发挥国际都会的优势,开拓“一带一路”的新市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

金融方面,香港自2004年成为第一个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离岸市场,迄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除了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还提供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产品。

此外,沪港通和深港通加强香港与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的合作。加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有助内地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而债券通亦便利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及优化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联系,促进两地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债券通的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开通,未来将适时扩展至南向通。)

专业服务也一向是香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其中法律、争议解决、会计、建筑工程及医疗服务优势尤其突出,拥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丰富的国际网络和管理经验,亦熟悉国情及内地市场。

香港内地深化合作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底总人口约7000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大湾区建设制定了合作目标和原则,同时也确立了合作的重点领域。国家相关部委和三地政府一直以创新开放的思维寻求政策突破,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促进和支持区内经济发展,提升大湾区在国家双向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时便利香港优势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任主席、成员包括所有司局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事宜;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也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并委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落实有关工作。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便利香港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以及通过政策创新突破,出台更多有利于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和生活的措施,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加强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人员、货物、资金和信息的流通。

国家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为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带来发展新机遇。

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推动两地经济发展

香港和内地关系密切,往来交通网络发达,口岸设备完善,交流频繁。香港的陆路口岸包括罗湖、落马洲支线、红磡、深圳湾、落马洲(皇岗)、沙头角、文锦渡、高铁西九龙站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出入境人流近年节节上升。2018年,单是经陆路口岸往返内地出入境人次已超过23500万人,即每日超过64万人次。随着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三项重大跨境基建陆续开通,加上联系珠江口两岸交通基建,如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等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并为吸引海内外人才到大湾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高铁香港段,以及即将落成的莲塘/香园围口岸,也将会大大提升香港口岸对跨境旅客不断增加的应对能力。

发展创新科技创造美好将来

香港特区政府正全方位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制订蓝图发展“智慧城市”,为创新科技行业带来新机遇,并计划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建立“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吸引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及企业进驻。

香港在2015年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全方位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香港实行简单低税制,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完善,成立公司手续简便,且与深圳市为邻,有助初创企业进行研发及生产原型。

近年世界顶级院校分支相继落户香港,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的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此外,为发展“智慧城市”,香港正制订蓝图以及目前至2030年的短、中、长期措施,利用创新及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环境;并推行“再工业化”,重点发展生物科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为创新科技行业带来新机遇。

金融科技亦崭露势头,数码港推出了Smart-Space金融科技专区和专属培育计划,培育新一代金融科技企业和专才。特区政府也举办大型金融科技活动,吸引各地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投资者和研发机构落户香港,并提供协助。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推出了监管沙盒,鼓励银行推出新金融科技产品。世界第三大金融科技公司Finastra在香港数码港设立卓越未来银行中心,以科技推动银行业数码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预留了500亿港元,聚焦支援发展四大优势范畴,即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另为鼓励研发,特区政府建议为企业在香港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的税务扣减,即企业符合资格的首二百万港元研发开支可获百分之三百税务扣减,余额亦可获百分之二百扣减,金额不设上限。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吸引高技术人才及优秀人才到港工作或定居,并推出了“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等人才入境计划,以吸引内地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到港工作或定居,从而满足香港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香港的竞争力。特区政府在2018年中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务求快速处理输入海外和内地科研人才的申请,以满足香港创科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计划以先导形式试行三年,并在首个运作年度输入不多于1,000名科技人才。有关计划详情可参阅: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入境计划简介

善用“一国两制”双重优势

建立以“促成交易,解决争议”为本的专业法律服务平台

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稳健的法治基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特区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为依归,并由成文法作补充。多年来,律政司致力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律政司与不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等,合作举办不同活动,推广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形象。香港会继续善用“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建立以“促成交易,解决争议”为本的专业法律服务平台。律政司同时为亚洲和其他地方的法官、法律执业者和政府官员,提供有关国际法律、司法技能和争议解决方面的培训。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所设的名册及名单包括各类仲裁员。这些经验丰富的仲裁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专业培训的司法管辖区及执业范畴各异,能够提供高质素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在香港均设立办事处或仲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香港和解中心在香港成立“内地-香港联合调解中心”,为内地和香港提供解决跨境商业争议的平台。此外,《纽约公约》适用于香港,在香港作出的仲裁裁决,可在超过150个缔约国执行。

特区政府与国家商务部于2017年6月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签署《投资协议》,设立“投资争端调解机制”,鼓励内地投资者以香港调解服务解决因《投资协议》所产生的跨境投资争端。香港投资者也可委任内地指定调解机构及调解员,协助解决同类争端。此调解机制有利于推动更广泛使用调解解决跨境争议。双方认可的调解机构及调解员名单已于2018年12月公布。各自适用于香港和内地指定调解机构的调解规则也于2018年12月公布并实施。此外,特区政府于2019年1月18日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就两地之间解决和执行民商事判决建立一套更清晰和明确的双边机制。在新的跨境民商事双边协议下,香港作为区内解决争议和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绿色生活缔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香港面积1105平方公里,四分之三的土地为山林野泽,四成土地划为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每年,逾1100万人到郊野公园远足、烧烤、野餐及露营。另外,香港拥有五个海岸公园及一个海岸保护区以保护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

香港特区政府平均每年在郊野和市区种植逾100万棵植物,绿化香港。同时,政府又制定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环保教育,为香港缔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政府推出多项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包括在2019年底或更早淘汰约82000辆老旧柴油商业车(现已淘汰过半)、推动使用电动车、强制远洋轮船在港泊岸后转用低硫燃料,以及加强与内地合作。这些措施渐见成效,过去数年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路边二氧化氮和PM2.5)已减少最高约三成。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2012年启用的零碳天地是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采用80多项环保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6年启用的T·PARK(源·区)污泥处理设施是全球最先进科技的同类型设施之一,利用焚烧污泥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发电,转废为能,更为其环境教育中心的水疗池提供热能,供市民免费享用。

在减废方面,政府实施收费,成功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并会按“污染者自付”原则实施两项生产者责任计划,促进废电器电子产品及饮品玻璃容器的循环再造。政府还在每区逐步设立“绿在区区”项目以加大对社区减废及回收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提倡惜食文化,致力消减厨余。

香港: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文化枢纽

香港是亚洲文化枢纽,汇聚全球各地艺术工作者和文化机构,为这个亚洲国际都会注入创意和活力。

从传统中国舞蹈和古典芭蕾舞到当代舞蹈和实验剧场;从文物展览至当代艺术,香港的文化艺术活动终年不断,为不同口味的观众提供多样化选择。每年上演的演艺节目和艺术展览数以千计,展示了本地和访港艺术团体的创意活力。

自2018-2019年度起,特区政府已拨备额外资源,支持香港艺术家及团体在大湾区演出或进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要展示香港的文化艺术,同时为香港艺术家和团体提供新机遇,以及培育未来的行政人员和节目承办人。

此外,西九文化区坐拥维港美景,占地40公顷,结合地方与传统特色,融合国际和现代元素,是世界级的综合文化艺术区、全球最大规模的文化项目之一,也是政府支持香港文化艺术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西九文化区提供多项主要文化艺术设施,戏曲中心已于2019年1月开幕;自由空间和M+视觉文化博物馆将陆续落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演艺综合剧场项目亦已动工。西九文化区定期举办表演、展览和其他活动,以拓展观众群、推动社区参与、培育人才和促进专业发展。

本版文图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