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国内

从“三缺村”到“百亿村”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9日15: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淄博市岜山村村民住土坯屋,走泥泞路,村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

(摄于1978年7月)



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省淄博市岜山村集体经济大发展,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入住新房,安度晚年。

(摄于1989年4月)



上世纪90年代,岜山村的老百姓为纪念能吃到井水,举办“吃水节”。

(摄于1995年7月)



上世纪90年代初,岜山村实施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们全员上阵,誓让山村换新颜。

(摄于1993年6月)



▲岜山村博山老年人养护院,孙启玉(右二)和老人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摄于2007年6月)



?第46届国际粒子(质子)肿瘤放射治疗大会在岜山村召开,26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家前来参会。岜山村党支部书记孙启玉(右)给美国史密斯教授颁发聘书。 (摄于2007年5月)



▲岜山织造有限公司员工忙生产。进入新世纪后,岜山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山村逐渐变成现代化工业小镇。

(摄于2007年5月)



?岜山村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村貌换新颜。村民全部住进楼房,上学、看病、养老等不出村就能实现。

(摄于2019年1月)



钱捍,现任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曾荣获两届“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两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记者最高奖——金眼奖。几十年来,他用镜头记录家乡点滴变化,一张张看似普通的图片,汇聚成篇,形成一部齐鲁大地乡村发展的史诗。



扫一扫

欣赏更多作品

从缺水、缺粮、缺钱的“三缺村”,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小康城、医疗城,再到村集体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的富裕村,需要多少年?山东省淄博市岜山村的答案是40余年。岜山村的孙启玉,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78年12月,岜山村的村民们投票选举孙启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父老乡亲艰苦创业,治穷致富。

昔日的岜山村四面山丘阻隔,交通十分闭塞,千余亩山薄地全靠老天爷吃饭,庄稼“十年九不收”。1978年的岜山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口粮不过300斤,是远近闻名的缺水、缺粮、缺钱的“三缺村”。

穷则思变。孙启玉等村两委会一班人,先是带领村民们奋战一年零两个月,成功打下一口651.3米深的水井,这口深井为岜山村引来了汩汩清水。

凿出一井清泉之后,岜山村人拓荒的进程在加速快进——博山染织厂、淄博运动衣厂、淄博第四毛纺厂、淄博第五棉纺织厂、博山毛巾厂等一批村办企业迅速涌现。1989年,岜山村工业产值突破了1亿元。如今,岜山村集体有近80家子公司,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跻身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

岜山村的历史画卷,伴随着村民们的奋斗铺展开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进入新世纪,孙启玉率领村民们发展高端医疗。村里建立了万杰医院、万杰医学院,引进伽马刀、X刀、光子刀、诺力刀、质子刀、派特CT等先进医疗机械设备。最近,岜山村又建成了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新建的康复医院已经开诊。

岜山村的老支部书记孙即备已经70多岁,他见证了岜山村的巨大变化:“岜山村一年一个新台阶,村民的生活节节高,我们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图\文 钱 捍 来源:经济日报)


山东省淄博市 百亿村 【纠错】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