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今年开年,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各省区市纷纷交上年度“答卷”。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这已经是该省连续8年增速排名全国前三位。不仅如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农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8%,均列全国第一。如今的贵州,有了后发赶超的“底气”。
脱贫攻坚定全局
“2018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48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县成功脱贫摘帽。”1月27日,贵州省长谌贻琴这样盘点去年的成果,“我们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
1月10日一大早,贵州六盘水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这一段接到她电话我就紧张,因为二宝随时降生。”杨波说,算起来这是他驻村工作的第3220天。像杨波这样的驻村干部,贵州全省共有43000多名,他们正在脱贫攻坚一线打着四场硬仗——“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保障”。2018年,贵州全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完成98%,解决了88.41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5.99万套,产业扶贫带动168万贫困人口增收,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进一步落实。据统计,全年贵州累计安排预算内资金170多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深度贫困地区60亿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802亿元。
“贵州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去年,贵州在全省范围实施了“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等举措,使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序层层推进。
2019年,贵州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人,18个县拟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全面完成188万人异地脱贫搬迁任务,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打下决胜的坚实基础。
调整结构促发展
这两天,贵州毕节朱昌镇的10万斤“碧秀佳牌”白萝卜正在发往迪拜的轮船上。除了萝卜,“黔货出山”行动,让贵州的有机蔬菜、绿色茶叶等优质农产品销到了海外。这也是贵州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成果。
贵州基础薄,人口多,农业“小”“散”“弱”。去年,贵州省委把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农业上,他们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从思想上帮农民改变代代因袭的落后生产观念,下决心把玉米、土豆等低附加值品种压下来,充分发挥山地农业特色。食用菌、茶叶、药材、有机蔬菜等一大批贵州的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仅去年就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新增经济作物667万亩。
种植结构优化的背后是工作方法的改变,贵州省委推广了“政策设计”“干部培训”“追责问责”为内容的“五步工作法”,通过全面落实“产业选择”“农民培训”“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八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农业产业革命不仅在脱贫攻坚中显出了威力,也带动整个农村和农业整体提升,去年实现204万农户户均增收1.0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0.8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1月28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参加政协联组讨论时如是说。
动能转换增后劲
2018年,贵州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领域。先是美国苹果公司将iCloud在华业务交给了贵州本土的“云上贵州”集团,接着有“鹅厂”之称的腾讯公司最大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贵安新区。贵阳则在去年率先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区块链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一时间,不少东部发达城市都来到贵阳“取经”。
“去年,贵州发展的新旧动能在阵痛中加快转变。”贵州省省长谌贻琴说,贵州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环评不达标企业,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去年贵州关闭煤矿74处、压减产能1038万吨,对磷化工企业实施严格的“以渣定产”,对1688户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6%,研发投入增幅居全国第二,新经济和绿色经济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分别达19%和40%。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7.5%,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52.6%。
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是贵州去年增长的又一亮点。在加大推介力度的同时,贵州在旅游服务水平和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上狠下功夫,去年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1家,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2%和33.1%。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的流动。在去年贵阳举行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马云说:“我听说,以前贵州但凡有点本事的人,都想往外面跑,现在,全世界优秀人才都往贵州跑。”这不仅是马云的个人感触,更有统计数字的支持:2015年以来,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正以每年48.5%的增长速度向贵州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