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国内

那些年 我们消失的年味都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2日10:43 来源: 中国搜索

现在过年你是怎么过的?好多人都在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远不如小时候有意思了,那不同年代的人“小时候”又是怎么过年的呢?

2019年1月12日,游客在年货大集上观看民俗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现在过年你是怎么过的?好多人都在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远不如小时候有意思了,那不同年代的人“小时候”又是怎么过年的呢?

60年代——

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虽然有电视,但是许多人买不上,因为当时买东西得用一种叫“票”(有粮票、油票、布票等)的凭证。

过年的时候,老百姓就会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各种票儿拿去买鱼、肉、蛋之类的副食,来凑出这一年中“最丰盛、最奢华”的年夜饭(北方城市):猪肉白菜/酸菜馅饺子是基本配置,宽裕的人家也会买条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此外,还有各种由白菜做主料的菜(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等等)

当然了,除了餐桌上的美食,大人们还会扯块布料给孩子们做新衣服。那会儿不像现在,随时都能买买买,一般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手工做的新衣。日子再松快些的,还会给娃买个新玩具:木刀枪、腰边鼓、大摆球、积木塔、铁鸣蝉、毛毽、脸谱,还有“老鼠滚蛋”、“斗鸡”等等就是最流行的了。哪个孩子手里有了,都能拿出去狠狠炫耀一番的。

70年代——

70年代,人的消费主题是“抢购”,不过花样倒是比60年代多了很多,反季节蔬菜、南方特产、新产品、还有茶叶等等都已经出现,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过,要想吃一顿稍好的年夜饭,对人还是有许多要求的:身体好,能肩扛手拎不怕挤;耐性、心态好,哪怕从早排到晚,也无所谓,能买上就行;不懒惰,早上睡到自然醒再去买?人家队伍可能早排出三里外去了。

除了吃,年货里清单里的另一份必买物品——新衣,也不再是单调的几个颜色和款式了,很多人选择去商场买衣服。时间越往后,衣服样式越多、越新潮。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穿的喇叭裤、弹力袜、西服,那时候已经出现了。

孩子们能玩的也多了。三五成群结伴去放鞭炮,跟着父母逛个庙会,吃个传统小吃,简直不要太美妙。

80年代——

1984年春节期间,在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为过往旅客送开水。新华社记者赵连升摄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有一部分大胆的人先富了起来。人们手里的余钱多了,春节时的消费需求也就更多了。于是,那时候很多人的年货清单里出现了漂亮的热水壶、自行车、黑白电视、录音机。条件更好些的,家里已经开始换上了洗衣机、彩色电视、相机等等。主妇们再也不用担心过节准备的年货会坏掉了,也不用担心因为洗衣洗被而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了......

年货之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春晚了。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一炮打响,而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后来《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每年春晚的结束曲。从央视春晚诞生起,大年三十儿晚上,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就成为那个年代约定俗成的过节方式。

因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也开始外出打工,过年前再集中往家里赶,于是从那时起,“春运”就变成了春节前不得不说的话题。

90年代——

这是2019年1月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一家酒店拍摄的“行走的年夜饭”中餐菜肴(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求达 摄

转眼到了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何“吃好饭”才是大家伙儿最关心的。年夜饭桌上,天南海北的新鲜菜,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买不到的。而吃年夜饭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各家自己做的,有选择去餐馆打包半成品带回家简单一加工的;还有一些干脆不回家吃了,带上家人直接去餐馆吃。

当然了,春晚仍然是主旋律,贺岁片也开始流行起来。1997年贺岁片《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

过完年,人们还可以去逛逛庙会、看看花灯、去体育馆健健身等。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新玩具也开始变成游戏机之类。那会儿,哪个小朋友手里如果有一个游戏机,那绝对是会收获小伙伴们羡慕的小眼神的。不过,男孩子们最爱玩的还是放鞭炮,一到过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行人走路都得提着心,就怕遇到哪个熊孩子的恶作剧。

00年代——

2018年2月21日(春节长假最后一天),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游玩。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到了2000年以后,全国各地的各种商贸城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家门口附近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的附近没有卖的?那也没关系,还可以网购。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办年货时也不再局限于本地产品,全国各地特产,甚至海外的,什么高档买什么。

年货里备各种糖果点心?太普通了。DVD?已经是标配了。那时候,手机开始慢慢流行起来,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拜年成了最时髦的拜年方式,而能有台属于自己的电脑才是年轻人的梦想。过年时,小伙伴们之间相互炫耀的,也开始变成谁的QQ号位数更小。

八九十年代颇受追捧的央视春晚地位逐渐下降,贺岁片却盛行起来。

还有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家过年,他们开始选择旅游过年,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悄改变。

10年代——

2019年1月30日,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旅客在一处春节景观前自拍。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进入10年代,物资极大丰富,各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年货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吃吃,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价值不菲又别具一格的产品,比如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钢琴、汽车等。

对于人们来说,一些比较普通的年货超市随时都能买到,因此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囤”货了,都是现吃现买。而很多年轻人则更喜欢在网上“淘”,看好什么东西,直接放进购物车付款,过几天快递就能送到家门口。

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再局限于固定节目(央视春晚),网络直播、各卫视春晚等等都进入大众的视野,而春节“集五福”、“微信摇一摇”、“抢红包”等也成为年轻人的新玩法。发短信、微信、QQ等拜年时问问亲朋好友“你集齐了没”、“你抢了多少”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此外,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春节燃放爆竹烟花的人变少了。公务接待“禁酒”规定的出台,让聚会时劝酒的变少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似乎成了酒桌上的惯例......

作者:李书苗

校对:张绵

监审:范登科

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国际、东方网、华声在线等

年味 【纠错】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