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国内

【新春走基层】沪通大桥建设者:风雨中筑梦“江上长龙”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7日15:46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2月15日上午,雨淅淅沥沥,站在沪通长江大桥北侧的江堤远眺,330米高的北主塔从江心耸入云端,一节节蓝色钢梁从塔墩伸向两端,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连成一条长龙,建桥工人在这些钢梁里忙碌。

从岸上看,钢梁如一块块乐高积木。但来到钢梁近处,记者立即惊叹于它的硕大:宽度35米,可容纳4条并行的火车轨道;高度16米,上层将是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透过浓雾向下看,距江面60多米高,滔滔江水上,艘艘巨轮正在穿行。

“咣当”,一阵巨大的声响传来,记者循声走去,发现方形的钢梁中间有横梁相连,如同画一条对角线,一名吊着安全绳的工人,正斜躺在“对角线”上,两手挥动铁锤,奋力将一根根冲钉敲进两节钢梁间的接口。他脸涨得通红,嘴里不时哈出一团团白气,每敲一次,桥面都会传出“咣当”一声巨响。两名工友守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协助他。

“这铁锤有多重?”记者问。“7公斤多。”现场带班工长许涛捡起地上的一根冲钉告诉记者,“冲钉直径超过3厘米,重1.5公斤,没那么重的锤子,根本敲不进去。遇到难敲的,一根冲钉就要敲20分钟。冲钉敲好后,还要替换成高强度螺栓。”

“一节钢梁要装多少套螺栓?”记者又问。“3000多套。”许涛说,“一节钢梁重1000多吨,要确保万无一失,每套螺栓都必须装得严丝合缝,我们允许的对接误差只有0.02毫米。”

雨下大了,打在安全帽上劈啪作响,记者一摸,不是雨,是冰雹。江风裹挟着冰珠钻进领口,一阵凉意顿时传遍全身。而斜躺在“对角线”上的工人,依然不停地挥动铁锤,冰雨已打湿他半个身子。

“建桥工人风里来雨里去,是常事。”许涛说,大桥工期紧张,一直是白班夜班两班倒,夏天中午桥面热得烫脚,冬天夜班冷得伸不开手,大家早就习惯了。

对工人们来说,最难捱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大年初八就全部到岗,一年团聚的日子,扳着指头能数出来。”许涛说,今年春节,工地原计划腊月二十三放假,许多工人兴高采烈买好车票,谁知因工期调整,腊月二十四还得进行吊梁作业,只能再默默把车票退掉。“后来工地包大巴送我们回家,大家半夜收工,天一亮就要求出发,归心似箭,一秒都等不得。”许涛说。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过节。大桥综合架子队队长顾文斌是海门人,今年51岁,在中铁大桥局干了30年,参加过铜陵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钱塘江二桥等桥梁建设,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终于回到家乡建设沪通长江大桥。“离家近不意味着就能多回去。”顾文斌告诉记者,吊梁结束有很多扫尾工作,还得筹备节后开工,工地也要安保,一刻不能离人。今年春节,他只回家吃了个年夜饭,大年初一就匆匆赶回工地,几天都留守值班。

“大桥人的日子有苦更有甜。”大桥综合架子队党支部书记高金成介绍,沪通长江大桥连接南通和张家港,是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力争2020年建成。大桥主跨1092米,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全桥建设用钢量达48万吨,刷新世界桥梁史纪录。高金成是一名“桥二代”,从小对大桥怀有深厚感情,他父亲曾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我爸爸83岁了,提起南京长江大桥,眼睛就放光。”高金成说,“南京长江大桥圆了中国人自己建长江大桥的梦想,接力棒交到我们手里,我们也要追求新的梦想。沪通长江大桥这么大体量,运用整节段起吊、整根索牵引等新技术,建得又好又快。一座创下几个世界纪录的大桥就要在我们手里诞生,多少工作能获得这份荣誉?”

“咣当”,又一声敲击声传来。高金成带领记者走到钢梁最南端,指着大桥南主塔说,“还有700多米,我们就会跟南塔‘牵手’,到那时,千万人回家的路会更便捷、更顺畅。我们现在牺牲一点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值!”

交汇点记者 徐超 陈明 通讯员 高中鹏

新春走基层 沪通大桥 建桥工人 【纠错】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