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19日电 题:创新“点亮”传统 年节如沐“春风”——元宵节四川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走笔
新华社记者叶含勇、李力可
原野上,万盏自制蛴蟆灯汇成“地上星河”;游乐园里,现代声光电把传统花灯变成了“激光水秀”;一江两岸,300多米长的“浮桥”让旅游业搭上了年节“大船”,叫好更叫座……这是记者在元宵节到来之际,行走巴蜀大地所见所闻。
“送蛴蟆”:民俗活动拉动乡村旅游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2月18日晚,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新星乡田间,一条长长的“星河”照亮了夜空。
这是当地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十四“送蛴蟆”。这一天,老百姓点亮自制的蛴蟆灯出游,并将其插在田边或放进河中驱赶瘟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当地老人讲,“蛴蟆”即是青蛙,“蛴蟆节”兴起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
当晚7时,夜幕降临,歌谣中,蛴蟆灯被陆续点亮。当地群众和游客举起蛴蟆灯,从新星乡场镇出发,在夜幕里汇成一条绵延近2公里的“地上星河”。
“比大年初一还热闹,乡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了。”81岁的村民王有馨说,这是他第一次制作蛴蟆灯,“想要带头给小辈们做个示范,让他们以后也会做蛴蟆灯,把传统发扬光大。”
送蛴蟆活动给乡村带来了火爆人气。记者了解,在新星乡,今年的蛴蟆节吸引了上万群众和游客参加。当地借势推出了送蛴蟆乡村旅游文化节,以民俗活动拉动乡村旅游。
声光电:“演绎”传统灯会新玩法
呼应猪年的卡通麦兜花灯、体现神秘玛雅文明造型的彩灯……在成都,传统花灯艺术和现代声光电元素的碰撞,让花灯里的美好祝福全新绽放。
在温江区国色天乡乐园,100余组花灯洋溢着新年的喜气。1月25日以来,已有超过18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游园。“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就组织设计制作团队结合园区特点开始筹备灯会。”温江国色天乡陆地乐园营销中心总监李伟介绍。
“除了传统花灯,今年最受游客欢迎的是激光水秀。”李伟介绍,今年乐园把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绿道田园等当地特色内容加入了激光水秀演出。“声光电结合,观众的感受更为强烈,每天都有七八千名观众前来观看。”
“除夕,我在纽约华人街街头看见了舞龙舞狮,现在又和家人一起观看了这场激光水秀,更让我觉得亲切、自豪,希望祖国越来越富强。”在海外留学的罗少卓说。
搭“福桥”:阆中古城游客纷至
生于四川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因在《太初历》中确定了“除夕”和“年”(春节),而被老百姓称为“春节老人”。猪年春节期间,“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让这座千年古城春意盎然。
120组艺术彩灯组成的“阆苑仙葩”灯会,沿山而上绵延3公里;张飞巡城、秀才赶考、道台审案、川北婚俗等民俗节目轮番上演;“阆中春节大舞台·民俗文化大联展”吸引了41项海内外非遗绝活参演,可谓一街一味道,一院一特色,一步一景色。
为了呈现“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山水城一体”的古城自然美景,在阆中华光楼码头外的嘉陵江上,由68艘钢船组成的“浮桥”,把两岸的春节文化公园、“阆苑仙葩”灯会、南津关古镇和锦屏山等景点联成一体。
记者了解,与“浮桥”谐音的这座“福桥”在春节期间,吸引游客16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0.03%;带来旅游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