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尹后庆作主旨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马海燕)“去年1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们称之为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尹后庆表示,高中从今年秋季开始采用全新的教材,接下来实施新教材的过程,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过程。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博览会5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尹后庆在会上说,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过程,涉及四个方面:
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炼各个学科的大概念。所有学科需要把具体知识、具体目标提炼出来,把各学科对培养核心素养的贡献提炼出来,否则学生具体的知识学习就没有方向。
第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选择学习内容。世界在发生变化,学习内容应该按照时代的需要进行调整,并不是说只能学习工业化时代所规定的内容。
第三,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以落实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国的基础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是班级授课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以知识点的记忆对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第四,既然目标改变了,方式也应该改变,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也应该改变。因此今天中国的课程改革,其实在艰难面对着以素养培育为核心的课程建设任务。
第三届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尹后庆说,现在的高中教学需要改革,要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谈论式、参与式多种方式,千万不能是“老师你讲我听,你给我知识点让我记忆,让我去应对考试”。
尹后庆认为,课程改革中要重点关注四个问题:课程的选择性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成、课程的现代性与学生现代素养的养成、课程的探究性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格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们正在推进高考改革,现在高考从‘3+1’(指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变成‘3+3’(指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或物理、化学、生物)”,这次8个省份推出‘3+1+2’(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中的一科+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的两科),多多少少增加了选择性。”尹后庆说,这样的选择性对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成也许还不够,但改革只能一步一步走,我们国家很大,从东部到中西部,从城市到农村,个体的学习情况不同,要逐步在课程选择性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向前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