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国内

见面在机场,庆功吃包子,都有“强迫症”……他们的产品却全球都看好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0日15:18 来源: 中国之声

高密度发射

同事见面常常在机场

第200次发射

5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火箭迎来第200次发射。一枚长征三号丙火箭将又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长征三号甲、乙、丙三种型号火箭共同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

长三甲系列“三兄弟”

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他们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劳模三兄弟”。

中华航天博物馆内展示的长征三号火箭仿制品

正在蹲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我以为会看到声势浩大的庆功,但身边却是一张张“淡定脸”。

可能最隆重的庆祝是团队宵夜时的“成功包”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说,高强密度的发射已经成为常态,从前每年只能发射一到两枚火箭,现在可以做到十几发:

“今年我们长三甲火箭要完成13次(发射),后续的几年仍将保持每年10发左右高密度发射的态势。”

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

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从1994年2月成功首飞到2012年3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第一个50次发射用了18年,第二个50次发射却只用了7年。2018年发射密度最高的时候,长三甲系列火箭70天执行了5次发射任务,任务周期仅仅14天,这是什么概念呢?长三甲系列火箭增压输送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志广说,他和同事见面的地方常常是机场。

“我记得很清楚,叫CA1497去到西昌,回来叫CA1498。9:45在西昌落地,10点半从西昌飞回北京,我们落了地了。我们上一发任务结束的在那已经候机了,这样每次都见个面打个招呼。”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正在发射场接受调试

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史啸摄

成功率+2%=99999次努力

任务重,时间紧,“劳模三兄弟”的表现也很靠谱,前50次的发射成功率为96%,后50次成功率为98%,被业界称为“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胡炜很自豪,他说现在中国火箭走出国门已不再依靠推介技术指标寻销路,发射次数、成功率这两个关键数据和真刀真枪飞出的可靠性让长三甲系列火箭赢得了真金白银的认可:

“商业发射用户都要买商业保险,就是你开车你出的事故少,你保费就低,火箭也是一样,现在我们长三甲系列火箭在国际上保费是很低的。”

胡炜(左)在发射场

从96%到98%,听起来只是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胡炜说,一枚火箭全身上下有上万个精细部件,从地面点火到星箭分离之间也有好几百个步骤,总体成功率的提升要求各个系统、环节、部件都得保障更高可靠性。

“咱们几个是乘的关系,五个9乘在一起才能最后变成四个9,就是越往下分,它对底下分系统和单机的可靠性要求就更高。你原先可能10万次,然后出一次事故,如果要提一个百分点,你可能就得100万次出一次,所以提一个百分点来讲的话,困难也是很大的。”

“万无一失”,普通人很难对什么事做出这样的承诺,但对航天人来说,这却是一个要尽全部力量去达到的目标。上世纪90时代起,航天领域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双五条归零”标准,指的是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从源头起排查问题,消除所有可能的隐患。一旦发现有疑点,宁可推迟发射,甚至全盘推翻技术方案,

长三甲增压输送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志广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就是你侥幸成功一次,你不可能次次都侥幸,对不对?就宁愿推迟发射,也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克服。我们大概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个方案基本都推掉了,重新做了一套新的方案。从理论仿真到实验验证,认为非常可靠了,才用到火箭上。”

张志广(中)就产品设计与总装师傅进行沟通

除了技术方案的验证排查,火箭每个产品部件的质量也要过硬。总体设计部质量处处长王欣就是这个环节的把关人之一。

总体设计部质量处处长 王欣

王欣说,从前实验室精雕细琢一件产品,现在应对高强密度发射的批量化生产,产品质量管控的规范性是最重要的基础,要从过程中就把控产品质量。

“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整个质量控制从末端检查放到了过程控制中去了。一些重要的节点我们都要去了解和使用的。有时候可能在验收时,我要对你这个过程的原始记录进行检查,甚至有时候我们航天有一个说法叫强制检验点,必须我设计人员到现场去看完之后你才能走下一个工序。”

从“连环画”到“动画片”

“超级玛丽”助通关

当总体设计和部件产品都到位,最后一个工序就是火箭的总装。

向上滑动去总装厂房里看一看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都是在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总装事业部完成运往发射场之前的最后装配。

火箭助推器进行对接

吴勇师傅是装配八组组长,已经在装配岗位工作了20多年,最紧张的时候,他们15天就要总装出一发火箭的一二级和助推部分,提升可靠性也是他们的日常“小目标”。

吴勇师傅正在检查助推器对接

自检互检、阶段复查、反复测试等等环节自不必说,吴师傅特别提到,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让他们在把控质量方面大大提升了效率。以前靠记忆靠图纸,看的是“连环画”,现在可就是“动画片”了。

“我们现在所有的工序都有多媒体,像我们一些相对传感器的安装,原来只能凭回忆,比如说传感器装的你对不对?是不是符合要求,你怎么装的?这是不可逆的工作,所以我们进箱都是要拍照摄像,确保我们在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能够说清楚说明白了,等于对产品质量有一个更好的保证。”

一道工序完成后需要拍照做记录

高密度发射,高密度总装,事业部需要新鲜力量,但这工作高压力,高强度,要想不出错,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年轻人怎么样才能快速通关呢?吴勇师傅指了指厂房边上的一扇门,上面的牌子挺醒目:“马利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研讨区”,推开门,里面真的有位“超级玛丽”。

滑动推门看看“超级玛丽”

正在讲课的是总装事业部特级技师马利,工作了42年,总装过近20个重点型号、上百枚火箭的他,2012年成立了工作室,专门培训青年骨干,整个总装事业部35岁以下已经具备一定水平和经验的进阶版青年工人才有资格来跟“超级马利”学习。

“一期的培训我们现在定为是三个月,一开始他们都觉得学的时间长,后来慢慢出来应该再加长点,没学够。我们第一批的学员现在已经全是技师或者是班组长都到这个级别了。”

马利大师向央广记者介绍年轻人的“通关秘籍”

旁听完马利大师的课程,收工的时候到了,我注意到,刚刚从助推器内部退出来的工人下梯子前特意换了双鞋。

为了保证关键部件内尽可能干净,每位师傅在现场都多备着一双白色的帆布鞋,需要进箱时就换上没沾地的那双。

吴勇师傅向记者展示工人师傅们备用的干净布鞋

还有位小伙子正在对照图片将所有使用过大大小小的工具收回柜子,每一件都有自己的位置,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错。

装配师傅对照图纸归置工具

确认工作台全部归置齐整,做好记录,吴师傅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区,紧跑几步追上同事向厂房外走去。他们的背影上方,是一句我第一次看到时就忍不住记在了笔记本上的话:

“每一位员工都与一发箭一发弹一个产品一个订单的成败密切相关。”

【纠错】编辑:周喆宇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