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国内

网友关注“记者再走长征路” 不忘初心,长征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09:12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为讲好长征故事,重温伟大远征,弘扬长征精神,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的500余名新闻记者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

“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自启动以来,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表示,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长征永远在路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转眼间,85个春秋已经过去,这段历史却从未被人忘记。

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于都县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十余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微博账号“央视新闻”制作的长图,带领网友们回顾了这段长征史诗。

在这张长图里,既标明了四路红军参加长征的起止点、路线图,也用油画、文字说明结合的方式讲述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较为知名的长征战役。网友们看完感慨颇多,纷纷留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网友“赤诚染就”注意到,红一方面军人数初始时达8.6万余人,到抵达时只剩下6000余人。网友“和自己官宣”说:回顾长征征途,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网友打开了手机导航,从江西于都,到陕西吴起,怎么走?可驾车走高速,也可到附近的赣州转乘火车或飞机,可当选择步行时,导航却显示:步行路程过长,建议采用其他出行方式。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这样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网友“XZQ3777”说:小时候对地理位置没有概念,长大后才知道,在那个只能靠双脚征服自然的年代,我们的先辈有多伟大!

从江西于都到福建长汀,从福建宁化到江西瑞金,6月11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长征,从这里出发!”的直播,引来上百万网友观看。网友“背翼如若垂天云”观看直播后评论说:“感谢先辈们英勇奉献,才带给现在的我们和平生活,我们要永记历史。”除了直播,记者手记、新闻特写、短视频……各家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红军长征踏过雄关、冲破险阻的过程,传承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

“坚定不移的信仰,无所畏惧的前行,我想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留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今天在这里我们再走长征路,是为了感怀,为了铭记,同时也是为了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央视记者欧阳夏丹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引发网友强烈共鸣。截至6月12日,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长征路万里行”话题的阅读量已超6000万次。

草鞋打动人心

门洞化身丰碑

随着采访活动的进行,网友们与采访团一起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足迹,越来越多感人的长征故事被更多网友了解。

6月11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双特别的绣球草鞋引起记者的关注,它的主人是于都籍的老红军谢志坚。

1928年,年仅14岁的谢志坚参加红军,1934年红军转移时,他的未婚妻黄春秀连夜编织了这双草鞋送给他,他便一路携带。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中,谢志坚一直舍不得穿这双鞋,仅穿了2次。一次是在渡金沙江时,谢志坚想到了自己渡于都河的情景,第二次是渡大渡河时,战事激烈,谢志坚担心自己万一牺牲了就再也没有机会穿了。之后他九死一生回到于都,才知道在他走后不久,春秀就在斗争中牺牲。此后,谢志坚就用这双草鞋纪念未婚妻,也纪念自己的长征岁月。

一双草鞋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众人的心,网友留言中都是“感动”“泪目”等字眼。像这样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还有很多。新华网文章《跨越“第一渡” 长征出发地“换了人间”》中就讲述了一则与“门板”有关的长征故事。

在于都县贡江镇建国路上,有一处没有门板的老房子,是红军后人刘光沛家的祖屋,如今却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门?”幼年时刘光沛问,母亲告诉他:“门板被你爷爷拆下来给红军搭桥了。”

原来,1934年10月,在江西于都,敌军重兵正围追堵截,步步紧逼。为配合红军渡河转移,当地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房梁等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用来搭设浮桥,一个姓曾的老大爷甚至把自己百年后准备的棺材木都送来了。当地村民说,红军连命都奉献出来了,我们做的不算什么。如今,85年过去了,这座民居依旧没有门板,只留门洞,至今夜不闭户。

网友“punighter”发表评论说:门洞已化身丰碑,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不断斗争的一个缩影,向世人彰显出华夏儿女的气节和信念。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

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故事感染人,长征精神振奋人。不少网友重新拾起相关书籍,回顾、学习长征的历史,也有人开始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发布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走长征路?》称,再走长征路,可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可真切体会军民鱼水情深、风雨同舟;可真切领悟长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可真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也发表文章《今天,再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文中称:“进入新时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肩负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伟大的长征精神,至今仍激荡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网友们一致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长征精神永远不过时。

网友“雨田雪木”发表评论称:我们年轻人应该多了解长征故事,多学习长征精神,同时搞好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网友“放下”留言:吃苦耐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红军前辈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现代人。网友“余下的沙”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年重走了一段长征路,听了很多长征故事,吃了红军当时的粗粮饭,去红军长征途经的遗址参观,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青年人应该多去感受历史文化,不忘本。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网友“金白水清”所说:“弘扬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精神 网友 红军 长征 长征路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