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7月9日电(记者于力 丁非白)“多肉植物放在房间里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有吸收二氧化碳和辐射的功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丹东电大南校区的一间会议室,多肉种植就业创业带头人张静怡正在为当地群众免费讲解多肉养殖的课程。
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万伟介绍,2018年10月以来,丹东市委把开展“市民业余学习行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全市建设了一批核心基地、骨干基地、基层基地,把课堂搬到市民家门口,为广大市民提供理论、生活、文体、健康等多项学习内容,让学习成为市民业余生活新风尚。
据介绍,为了解决学习场所问题,丹东市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重点利用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群众艺术馆、党员活动站等公共场所,有效利用各级各类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平台,为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为保证教学质量,丹东市吸纳党员干部、先进典型、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医学专家、文艺骨干等20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各县(市)区也纷纷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实现场地免费提供、教师免费授课、百姓免费听课。
丹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宝泉介绍,课程内容从百姓需求出发,推出创新理论、生活百科、人文历史、法律常识、文学艺术、体育知识6个系列课程,实行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等方式;课程信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及各种新媒体发布,有讲课时间、地点、课程内容和主讲老师等。
“大讲堂讲得好,用知识丰富了市民业余生活……”这句话是前不久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收到的一封感谢信中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市民学习行动开展以来丹东市民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