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今天(7月15日)从教育部发布会上了解到,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据悉,六部门将重点排查校外线上培训的内容、时长,以及培训人员等方面,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对经排查发现问题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整改,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随着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训从线下向线上迅速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内容;
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违背教育规律;
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
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
这些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重了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对此,吕玉刚司长介绍,实施意见对备案审查和日常监管重点提出了5个方面的规定:
在培训内容上,明确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须与学生所在年级相匹配,禁止超前超标培训。
在培训时长方面,要求每节课的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21点。
在培训人员方面,要求培训机构具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的办法,严格把好培训人员素质关,特别是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文件当中都点出来了哪些学科,承担这些学科培训任务的老师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要求落实好三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学生有关信息。
在规范经营方面,要求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者3个月的培训费用,有规范的合同格式,降低群众消费风险。
经排查发现问题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应当按整改意见进行整改,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查处,视情节暂停或停止培训平台运营、下架培训应用、关闭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依法进行经济处罚等。
吕玉刚司长还介绍,此次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第二阶段,到2020年12月底前初步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培训有序开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为今后科学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