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日电 题:践行司法为民——专家解读中国法院打造两个“一站式”
中新社记者 张素
8月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基本健全,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受访法学专家认为,建设两个“一站式”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资料图: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在深圳挂牌。中新社发 陈文 摄
更具时代气息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层对司法为民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
6月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指出,要实现工作布局从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向一站式解纷转变,强化多元解纷实体化运行功能,实现大量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快速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尚豪表示,《意见》既是将现阶段的纠纷解决经验上升为规则,又包含对下阶段纠纷解决工作的战略规划。《意见》规划的“一站式”既指环节上删繁就简,也指标准上规范统一,更是从效果上要求一回办好、一次化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史飚说,出台《意见》是立案登记制的进一步落实与纵深司法改革措施。“一站式”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亲民的温情司法立案,且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提高裁判质量
《意见》明确,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建立由多数法官办理少数疑难复杂案件,少数法官解决多数简单案件的工作格局。这份文件提出的具体措施有,设立程序分流员负责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速裁法官或团队,从简从快审理简单案件。
史飚认为,立案登记制导致短期案件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及时明确案件繁简分流标准,使大量简单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让疑难复杂案件进入普通审判程序,实现疑难案件的专家化、专业化、慎重化审判,切实提高裁判的质量与公正度。
自2015年5月1日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2019年上半年,各省(区、市)法院共有12.6万名员额法官,新收案件总数1488.9万件,人均新收案件118.4件。其中,北京法院法官人均收案超过210件。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靳学军透露,北京法院通过构建“多元调解+速裁”一站式解纷模式,今年上半年共解决民事纠纷148433件,用约22.3%的民事法官在前端审结了58.8%的一审民事案件。
凸显东方经验
受访专家指出,以调解方式解决民间纠纷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崇尚“和为贵”的法文化传统,被称为“东方经验”。《意见》提出完善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建设类型化专业化调解平台等措施,凸显东方经验之司法魅力。
许尚豪表示,实现纠纷解决主体联动的无障碍化,打通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机关团体、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将使上述机构在诉源治理、信息共享等多个领域形成合力。
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主任肖建国说,《意见》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方面提出了不少新思路,主要表现为搭平台、强服务、建机制。建设两个“一站式”将是深化中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一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