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思辉通讯员陈钰徐昭晖
一个到偏远乡村支教的年轻人,能够有多大能量,能够改变些什么?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前校长何欢给出了答案。
一直摆尾的学校
2006年5月份,大学即将毕业之际,何欢递交申请,通过考试,获得资教生资格,被派往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资教3年。一到白水中学,他顿时傻了眼——这里房舍破旧,布局杂乱,宿舍年久失修,道路泥泞,操场长满野草,篮球架锈迹斑斑,好几名老师共住一间宿舍,上厕所要去很远的地方。
何欢被安排进教师宿舍,还没收拾利落,突然停电了。山里停电是常事。从老教师王惠全那里借了蜡烛点上,伸手小心翼翼地护住火苗,教学生涯就算开始了。
比艰苦的条件更让他郁闷的是,这里到处弥漫着自卑的氛围。一二十年来,白水中学,在全县35所中学里一直都是摆尾,谁都不相信白水中学能办好。
特别自信的校长
2009年,3年资教期满,何欢有机会调到县城乃至省城,他没有走。
2012年12月,何欢被推选为白水中学校长。此时的白水中学学生人数已下降到300人,中考成绩全县垫底,面临被撤并的危险。何欢下定决心,保住白水中学。
要保住学校,先得说服县教育局领导。他鼓足勇气,堵住局长,一再恳求暂不撤并,并主动立下军令状:“给我3年时间,如果成绩搞不上去,请把我这个校长给撸了。最终,撤并文件没有下。
怎么改变学校现状呢?站在鄂皖交界的鼓角寨山峰之巅,白水中学、白水街,以及周围的白水村、黄土村等十多个村子尽收眼底,何欢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卑,首先得让师生自信起来。
机会很快来了。2013年,县里举行优质课比赛,何欢极力动员老师们报名。他带着几位老师到武汉去学习,回来后又在网上下载课件学习,反复试讲。结果,教学比赛白水中学成绩突出,一名老师还拿了个一等奖。
打那以后,只要有教学比赛,何欢都推荐老师去。几年下来,很多老师在蕲春县、在黄冈市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每次有老师获奖,学校都在校门口张榜公告,让白水街上的百姓也知道,白水中学的老师不比别人差。一位老师说:人一自信,上课都特别有劲儿。
山里娃学习基础整体不好,对学习没信心。何欢在全校推行鼓励教学法,陆续开设足球、篮球、电子琴、空竹、主持人等20多个兴趣小组,只要学生在某一领域有较好表现,就及时颁发奖状,每年都有超过60%的孩子获得奖状。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
何欢坚信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的坚持终于“种瓜得瓜”。2016年6月,蕲春县中考,沉寂了太久的白水中学终于爆发了——59名毕业生中,3名学生以高分考入黄冈中学,还有11名学生被省示范中学蕲春一中录取,创造了白水中学历史上的奇迹。
白水街沸腾了!去城里借读的孩子回来了,就连一些在福建、江苏等地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的学生也转回来了。短短3年时间,白水中学在校学生从300多人猛增到1260人!
建起“未来实验室”
白水中学没有水泥操场,一下雨操场变成黄泥巴滩。何欢想修建塑胶运动场、足球场,可钱从哪里来?他带着一些老教师走访各地校友,听说记忆里那个黄泥遍地的母校要建塑胶跑道了,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资金到位了,一片崭新的塑胶运动场很快建成了。新运动场开放那天,孩子们一个个脱了鞋,光着脚丫,在红红绿绿的塑胶跑道上奔跑、嬉戏,像一只只飞出笼的小鸟。
2016年何欢被上级派往澳门参观学习,与澳门一家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对方问需要捐助些什么,他说要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等等。对方很诧异:“别的学校要书包、课桌,你怎么要这些?”何欢说,我希望白水中学能有一个高科技实验室。山里的孩子接触了这些,想象的空间会被打开,兴许就种下了当科学家的梦想种子。
在澳门方面的资助下,白水中学购进3D打印机、阿尔法机器人、天文望远镜、微型磁悬浮实验装置等一批高科技设备。孩子们戴上VR眼镜感受宇宙的浩渺,和机器人“大白”对话,用3D打印机打印小恐龙,在操场上操作无人机……山沟沟里的农村学校,建起“未来实验室”,这在整个鄂东地区也不多见。
白水街的鞭炮声
2016年、2017年、2018年,白水中学连年中考取得佳绩,每年都有考上黄冈中学的学生,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何欢和白水中学的故事口口相传,他相继获得全省“三支一扶”十大标兵、荆楚好老师、湖北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019年初,海南三亚。作为湖北唯一的入选者,36岁的何欢和其他省份的19名乡村学校校长一起获得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奖,马云为他颁发了“新乡村教育家”荣誉徽章。
正当何欢准备带领白水中学更上一层楼时,县教育局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城郊的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任校长。蕲春县教育局局长田祥喜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白水中学已经上了正轨,把何欢调到县第二实验中学,希望他把治校经验带过去。
匆匆走马上任,宿舍的东西还没来得及搬走。2018年秋季开学后,何欢回白水中学搬东西。“何校长回来了!”等何欢把东西装好车,校门口已聚集百余名自发涌来相送的乡亲。白水街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至少放了二三十挂”。这是当地送别至亲远行的最高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