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周青再次给3位俄罗斯客商寄去几种新茶样品。“他们是我在莫斯科考察时接洽的,回来这一个月又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多次”,她对达成交易颇有信心。
周青是英山县大别茶访公司外贸部经理。上月,她随该县茶叶出口展销商务洽谈团赴阿塞拜疆、俄罗斯、格鲁吉亚三国访问。“英山是茶叶出口大县,但组织茶企和商务部门代表出国考察还是第一次。”县茶叶办主任何青松解释说,该县茶叶出口一直以大宗绿茶为主,且多由外地企业主导,如今,他们正尝试走出一条新路。
大别茶访的探索
大别茶访是英山近年崛起的茶叶产销龙头企业,产品除了绿茶,还有红茶、白茶等。
我国茶叶生产中,春茶产量低,主要制作名优茶,夏秋茶产量高,主要制作大宗茶。而在销售中,名优茶基本在国内,出口的基本是大宗茶。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中外茶文化和饮茶习惯差异决定的。中国喝茶以清饮为主,除讲究口感、香气的独特外,对茶叶外形、汤色等都有要求。国外喝茶,通常制成茶包,对茶叶要求相对不高,其能接受的价格也较低。
那么,大别茶访的名优茶出口做得如何?“有难度,也看到潜力。”周青说。
她介绍,这次访问的都是“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喝红茶为主,她带去的样品60%是红茶,40%是绿茶。“参加当地展会,非常受欢迎。”周青说,“抵抗”不住观众热情,把大部分样品卖了出去,收入2万多卢布(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
有难度——“相对于当地每斤20多元人民币的茶叶均价,我们的名优茶要贵不少。”有潜力——“当地人喜欢我们的名优茶,未来消费升级,购买的人一定会多起来。”这是周青出访回来的感受。
出口重在增效益
“名优茶出口值得探索,但英山茶叶出口更重要的是增加附加值、提升效益。”作为英山茶产业多年的服务者,何青松的认识更为全面。
近年来,英山26万亩茶园面积已不是全省第一,但近2.9万吨年产量仍高居全省之首,主要原因是英山茶叶一年可采三季,其中夏秋的大宗茶很大一部分出口。“2015年以前,主要是安徽、上海、浙江、河南等地外贸公司来低价收购,跟其他地方的茶叶拼配后出口。”
在产业发展初期,茶叶出口拓展了市场,帮助茶农增收。随着英山茶叶品质提升,这样的方式就不能充分体现应有的附加值了。2015年,英山召开茶产业转型升级大会,积极推动茶叶出口增效。2017年,该县茶叶自营出口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皋陶、万益等4家企业完成茶叶自营出口500万公斤。“本地茶企自营出口,茶叶收购价通常比外贸企业高10%,另外带动包装、物流等行业。”何青松评价,出口增效有了初步成果。
以前,英山茶企都是自行参加国内外展销会,今年首次由政府组团出访,“借助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和商会的力量,效果肯定比企业单打独斗强。”
英山茶叶自营出口主要销往中东、非洲等地,这次选择出访阿、俄、格三国,是希望打通中亚和欧洲市场。“这些国家饮茶历史悠久,消费者懂茶,也有消费升级需求。”
任重道远待飞跃
英山茶园面积长期居全省榜首。近年来,其他县市高速扩张茶园时,英山却悄然放慢了脚步。“目前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茶叶总量已供过于求。对英山来说,应当告别简单的规模扩张,追求高质量增长。”县政府负责人表示,探索出口新路,是英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一。
为此,该县采取了一系列实打实举措——
对全县所有茶企开展出口业务培训;商务部门协助茶企办理出口的各项认证手续;组织参加广交会等出口展会;举办大别山区茶叶出口贸易恳谈会等。此外,对于拿到出口认证、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出口企业,立项支持其建设精加工生产线;鼓励企业引进外贸人才;引导企业提升茶叶品质,增加品类,适应国外市场需求……
英山茶叶出口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一个缩影。作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中国茶叶出口仅排名世界第三,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茶文化的差异。不过,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日趋增强,绿茶及高档红茶等名优茶的市场潜力将被逐步激发。(王兵、胡天堂、吴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