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讲述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今天要和你讲述的,是英山县南河镇农村福利院院长、退役军人段汉青……
记解放军88709部队退役军人、英山县南河镇农村福利院院长段汉青
五月初夏,生机勃发。走进英山县南河镇农村福利院,干净整洁的院落,清静优美的环境,一张张慈祥的笑脸告诉世人,这里居住的孤寡老人很幸福。而南河镇农村福利院能有今天,离不开一位退役军人37年的奉献与坚守,他就是解放军88709部队退役军人、英山县南河镇农村福利院院长段汉青。
(中间为段汉青)
1982年,时年22岁的段汉青结束5年的军旅生涯,退役回乡,被安置在当时的南河区民政办公室工作。因工作职责,他来到了位于现方家咀乡白羊山村的区福利院,也是当时全县唯一的一所福利院。自此,段汉青便与老人们结下了37年的不解情缘。
“当时就感觉这些老人们好可怜,需要人照顾。”回想第一次在福利院看到老人时的情景,段汉青还是觉得有些心酸。条件简陋的区福利院里住着23个人,包括3个红军家属优抚对象,他记得很清楚。受当时条件所限,老人们缺乏照料,连吃的都成问题。‘
据段汉青介绍,来到福利院的多是“五保”老人,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不少老人患有重病甚至是残疾,部分老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工作,毋庸置疑,这是对一个正常人的综合考验。
其实,段汉青在1991年就有机会调回局机关工作,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问起缘由,段汉青说,跟老人们相处久了,都有感情了,觉得把老人尽心尽力地照顾好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令段汉青倍感欣慰地是,妻子对他的决定十分支持,并主动到福利院帮助他照顾起老人们的生活起居。1991年老屋被洪水冲垮后,两口子干脆搬到了福利院,以院为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
瘫痪在床的失能老人是最难照料的人群。老人段德元瘫痪在床多年,段汉青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擦身、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换洗衣物、消毒被褥, 每隔一两个小时为其翻身一次,定时抱着老人去户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晚上,他还把自己的简易床搬到老人室内,同睡一屋,方便照料。老人感动不已,逢人便说:“亲生儿子都没有像段院长这样周到细致!”
对其他老人,段汉青也是细心有加。每一个院里老人的生日他都记在心里,每逢有人生日时,他都想方设法弄一点老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或送一些小礼物,让老人们能开开心心;他强迫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老人们的房间转转,看看老人的情况,陪他们聊聊天,这样他才能安心。
不嫌脏,不嫌累,不嫌烦,多年如一日地倾心照顾,让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王有志老人1996年入院时身体患病,在段汉青23年的细心照料下,虽已101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日常生活还能自理。他感慨地说:“没有段院长的料理,我活不到这个年纪。”
“院里种点蔬菜,纯天然无公害,目的就是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在菜地忙忙碌碌了一个上午,转眼间就要到午饭时间,段汉青又马不停蹄赶往福利院食堂查看饭菜情况。
食堂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就餐区域与饭菜操作间分开设置。“今天中午的主菜,蒜头煮腊肉,现在中午餐餐都有肉!”一进入操作间,段汉青便拿起大锅铲,添起中午准备好的饭菜,满脸自豪地介绍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吃住成愁到如今的吃住不愁,40余年间福利院老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让段汉青心生无限感慨。在院办公室,他讲述起福利院的过往,右手的两根断指令人为之侧目。
1982年进入白羊山区福利院后,段汉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23位老人的吃饭问题。虽然有村里提供的300斤谷,但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怎么办?只有靠自力更生。没有田地,他带着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开垦;没有肉类和蔬菜,他带着老人养猪、种菜;没有资金维持,他想办法创收,利用白羊山靠近白莲河水库的地理优势围库养鱼,一年能收获一万多斤鱼。一点一滴,从无到有,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1989年全县撤区并乡,段汉青带着6位老人,在薛家畈村租用原财政局的几间老办公平房建起了南河镇福利院过渡点。“那段日子特别艰苦,要什么没什么。”段汉青介绍,1989年至1992年在过渡点的这三年间,田地也没有,居住条件也差,2人住在一间狭小、漆黑的房间里。
“得想办法搞创收,才能维持老人生活和院的生存。”段汉青带领老人做煤球拉去卖,一年纯收入可达到6万多元。1991年的一天雨夜,为抢工期,在做煤球的时候自己右手小指和无名指不慎被机器压断。尽管当时有将断指接好的医学条件,但为了节省治疗费,他还是要求医生锯掉了两根断指。
短短3年,福利院的老人并未减少还扩充到了23人,过渡点的条件已经无法适应老人的需求,段汉青决定选址新建福利院。他跑到省里苦苦争取8万元项目资金,建筑木材到村民各家去讨要,基建工钱缺口就借债垫付,就这样,1992年占地5亩的新福利院在二分塆村拔地而起。
新福利院建成后,老人不断增多,最高峰达到了60余人。年久失修、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福利院的发展和老人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从2012年开始,段汉青就四处奔走争取国家扶助项目,准备另寻新址再建福利院。在他的努力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投资500多万元的新福利院在瓦寺前村落地。
三次搬迁,两根断指,福利院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南河镇福利院,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00多张,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房、消防喷淋等现代化设备齐备,沼气池、温室大棚等辅助设施齐全,为老人们晚年生活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迁到新福利院后,我并没有感觉一身轻松。”段汉青说,不能一味依靠国家扶持,还是要自强自立,继续搞好后续建设,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37年过去了,段汉青已经为188位老人养老送终。现今60岁的段汉青,为了心中那抹最美夕阳红,他依然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