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浠水:一个教育大县的后发赶超之路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3日16:36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中国女足奠基人之一、前女足国家队主教练商瑞华及奥运游泳冠军钱红在浠水与小学生们合影

浠水是教育大县,自古崇文重教。全县有103万人口,12.5万名师生,251所各级各类学校,这里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学科竞赛耀荆楚,北大清华年年有。”

然而,走过历史的辉煌,浠水教育一度面临严峻挑战:高考质量不优,办学条件不好,教师队伍不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

2016年,浠水奏响教育振兴发展最强音——以问题、需求、效果为导向,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对教育的投入每年保持2%以上的增长,建设学校,补充教师,全面推进“三化三改”,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一路走来,成效初显。2018年,浠水各类学校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达到88%、中考优秀率22%、高考一本上线率21.3%,分别比2016年提高 18%、2.1%、5.8%,教育综合考核排名连年递升,跨入黄冈市先进行列。

图为:浠水县师德师风报告会

站在高点 走好教育振兴之路

时间回溯到2016年3月19日,在浠水县教育工作会议上,该县教育局局长任曙光坦言“浠水教育现状堪忧,在市里开会如芒在背、如坐针毡”,他认为主要表现在——

浠水是黄冈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县,代表浠水最高教育水平的浠水一中一直在全市后几名徘徊,学校建设水平同周边县市比落后3年至5年,有近四成的学校缺功能教室,有近一半的学校没有规范的运动场,不少学校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上述现状说到底还是办学不标准、不规范。

“这与浠水曾经的教育强县历史不符,与浠水百万人口大县地位不符,与广大人民对教育的期望不符。”2017年,在浠水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浠水县委书记黄强胤的话振聋发聩,决心要把教育振兴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地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出血本,出硬招、出实招,一抓到底,重振浠水教育辉煌。

在浠水县委、县政府看来,其一,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办人民满意教育,应该是民生最基本的内涵,也是党委和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其二,一个地方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好教育才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支持、学校布局、教师供给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需要站在高点,用战略的眼光,定框架、搞设计、给政策、下文件。为此,浠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振兴浠水教育行动计划》这一“含金量”高的政策性文件,县政府配套下发了“行动计划责任分解通知”这一推进落实最实的工作方案和路线图,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约浠水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问题。

这一行动纲领,明确了浠水教育目标,到2020年实现“五个发展”:全县教育进位发展,全县教育工作综合考评进入全市前三位,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水平居全市前三位;高中教育提升发展,高中综合评价进入全市前列,浠水一中综合占位进入全市第三,全省20强;职业教育跨越发展,闻一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职业名校。

图为:孩子们在交警指导下学习交通指挥手势

破解难点 聚积教育振兴之力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随同《振兴浠水教育行动计划》一起推出的有未来5年学校建设清单、教师补充清单(“两个清单”),旨在破除学校不足、教师不够、运转不畅等三大“瓶颈”。

建设学校、补充教师,钱从何来?浠水县长付宇的回答是“钱的问题由我们县委县政府想办法”——宁愿政府为钱发愁,不让群众为教育发愁。浠水的思路是,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统筹上级资金,挤出本级资金,引进社会资本。

2016年至2018年,浠水县教育支出分别达到9.785 亿元、9.979亿元、10.287亿元,每年保持2%以上的增长。2016年一次性安排资金6500万元化解三所高中的债务,让教育减负前行;2017年一次性增加4000万元,用于支持浠水一中发展、北部山区学校建设等;2018年县级财政增加教育预算9523万元,继续支持一中发展、体音美教学政府购买服务、教师体检及培训、教科研经费等,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及教师改革性津贴等各项待遇全部落实到位;今年继续增加40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及新高考改革。

在推进教育振兴中,浠水县委、县政府坚持围绕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精准施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优布局——围绕群众反映的上学难、大班额问题,聘请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结合浠水实际制订《浠水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8-2028)》,聘请黄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制订《浠水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8-2020)》,按照“发展城区学校、增加镇区寄宿制学校,办好乡村学校,逐步消除城镇大班额”的思路,科学调整全县教育布局规划,高中进城区由7所调减为5所,理工中专整体外迁新建,整体搬迁实验中学、新建散花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城区及重点镇中心小学4所,新建公民办幼儿园20所,将规划区内清泉镇所辖2所中学、4所小学纳入县直学校,共组建6个教育集团,确保到2020年消除大班额。

优环境——围绕群众反映的学校条件差、校园安全等问题,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教学及生活用房17.2万平米,改造运动场12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的硬件达标率达到80%以上,建成公办幼儿园17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94所,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安全监测视频系统,全面推行“明厨亮灶”。今年安排资金1.36亿元启动南城小学、团陂镇小、洗马镇小、党政幼儿园、十月幼儿园等项目。

优质量——围绕群众关注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提升工程。首先完善教师长效补充机制,近3年来招录教师808人,补充教师的人数超过前10年总和,招录人数居全市第一,90%补充到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由47.5岁降至42岁。全县所有教师的改革性津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农村教师工资高出10%,且每月享受补贴500元。推进教师培养工程,近年来共培养省市县各级骨干教师、名师930人,成立名师工作室3个,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应对高考改革,该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支持一中发展、推进各高中选课走班。实施教学绩效改革,出台义教和高中质量监测两个“三十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没有土地,我们拨;没有资金,我们筹;没有教师,我们招。孩子的成长等不得,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浠水县委、县政府如此的决心下,制约浠水教育的瓶颈,正在一一破解。

图为:浠水思源学校童之梦幼儿园效果图

聚焦亮点 变化源于“三化三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教室和寝室全部安装了空调,学生们在“冬暖夏凉”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在浠水县关口镇中学,12间教室配有柜式空调,29间寝室配有挂式空调。校长华林说,这是去年本地爱心企业家捐赠安装的,学校每个月承担7000元电费。“校园环境更美了,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这句话成为老百姓对浠水教育的共同印象。这种变化,源于浠水县教育局启动的“三化三改”——教育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人事改革、绩效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三化”:从推动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校长和教师专业对标达标;到规范招生、办班、教材教辅、教育教学等办学行为;再到实施学科教学教师信息技术装备应用的全覆盖等;“三改”从着手教师县管校聘、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以及岗位设置管理等人事制度改革;到推动各学校绩效考核改革,再到推进办学体制、课程与课堂等教育教学改革。

一记记组合拳,招招用力,拳拳得分,形势喜人——

浠水一中是该县实施教育振兴计划的重中之重。走进这所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校园,欧式建筑庄重高雅的美感扑面而来,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据校长郭黎明介绍,近年来,为了支持浠水一中的建设和发展,县政府安排资金4500万元化解一中债务,安排300万元用于一中教师课时补贴,2017年一次性增加1000万元用于一中发展,2018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应对新高考。近3年来,通过绿色通道共为浠水一中引进高端人才20多人。

图为:浠水一中全景图

2018年,浠水一中一本上线率由2016年的44%提高到67.2%,百年老校再次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绿杨乡是浠水县的一个山区偏远乡镇。“过去,这里的学校是全县最为破旧的,曾有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隔壁乡镇甚至罗田读书。”绿杨乡中心学校占南云说,经过这两年的努力,这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入学率和升学率提高,成为浠水推动教育振兴的一个缩影。

走进绿杨乡程畈小学校园,让人眼前一亮: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音乐、美术、科学功能室配套完善,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留守儿童之家配有视频的两台电脑供学生与父母随时沟通,几处“图书交换站”前挤满小孩。“过去,留守儿童只能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现在配齐了功能室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都是均衡发展给农村学校带来的可喜变化。”年轻的校长张伟说。

图为:浠水三小

几年前,浠水县第三实验小学还叫清泉镇中学,与麻桥中学直线距离仅1公里,改建后成为浠水北城新区第一所小学,在校生很快增加到1500多人。“既满足了城北新区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也缓解了城区其他小学大班额的难题。”校长周宝说。该校长期设有足球社团,孩子们在球场热火朝天的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场景,已经成为实验三小的一道最亮丽、最有青春活力的风景线。

聚焦亮点,我们看到,浠水教育振兴之势已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任曙光表示,在浠水教育后发赶超的道路上,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群众期盼,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以人民为中心办满意教育

——浠水县委书记谈教育发展

近年来,在黄冈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浠水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努力推动全县教育振兴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浠水是教育大县,在重振浠水教育辉煌之路上,县委、县政府高度统一认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时代要求和群众期盼,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一是大动员。始终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打赢社会建设攻坚战、建设全面小康的首要任务,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2017年7月,县委、县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发出总动员令,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振兴浠水教育的强大气场。二是真投入。2016年至2018年,全县教育支出分别达到9.785亿元、9.979亿元、10.287亿元,每年保持2%以上的增长。三是强推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振兴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县政府关于分解落实〈振兴浠水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的方案》《浠水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工作落实。

二、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在推进教育振兴中,坚持围绕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加大精准施策力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一是优布局。按照“发展城区学校、增加镇区寄宿制学校,办好乡村学校,逐步消除城镇大班额”的思路,科学调整全县教育布局规划。二是优环境。累计投资4亿元加快实施扩容改造工程,新建、改扩建教学及生活用房17.2万平米,建成公办幼儿园17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94所。三是优质量。探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2016年至2018年招录教师808人,今年计划招录370人,教师平均年龄由47.5岁降至42岁。实施教学绩效改革,出台义教和高中质量监测两个“三十条”,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坚持特色办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三、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动教育振兴发展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举全县之力,促教育振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一是增压力。成立浠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请专兼职督学38人,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传递抓教育振兴的压力。坚持乡镇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分解学校建设清单、教师补充清单和振兴计划任务清单,定期督办,确保事事能落地。二是破阻力。建立教育项目“绿色通道”,优先满足学校建设用地,对符合规划的公办学校用地,无偿划拨提供。对学校建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参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最低标准收取。三是聚合力。县发改等部门统筹“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分年度编制立项计划。县交通运输局将农村学校进校道路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县编办、县人社部门按照“一年一核、缺编补齐”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县财政局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切实解决教育的实际困难。全县形成了“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良好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浠水教育振兴发展,为黄冈建设教育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撰文:郭斯 陈恒 乐金雨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