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罗田:美丽村镇入画来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9日16:15 来源: 黄冈政府网

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现场推进会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罗田之美,不仅是自然风光美,更是风景美、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

近年来,罗田以“生态立县”,结合“擦亮小城镇”“共同缔造”“雷霆行动”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精心规划、精妙布局、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座座诗情画意的村镇,在青山绿水间展露芳华。

6月25日,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现场推进会在罗田县召开。省住建厅厅长李昌海说,罗田作为大别山区的国家贫困县,克服财力薄弱,坚持自力更生,持续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全省各地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擦亮小城镇”

河铺镇地处罗田西北部,镇区不大——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很美——空中看不到常见的“蜘蛛网”,加宽的沥青路如一条丝带环绕在集镇当中,穿镇而过的柳林河波光粼粼,映照岸边徽派风貌的民居,俨然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以前,这里路面破损,一遇大雨河水泛滥,街道经常内涝,电线凌乱地排布在半空中,沿河随处可见垃圾……”商户肖胜华说,改变源于河铺镇2016年底开始的“擦亮小城镇”行动。1.6公里长的新昌大道,是河铺镇三条主干道之一,道路两侧所有的通信线路都已经完成“上改下”,统一整合到弱电线箱里,与污水、雨水、自来水等管道一同入地。该镇副镇长方文具介绍,“线乱拉”现象一直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大难题,既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探索共杆共箱,协调供电部门和电信、广电等弱电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做到了统一规划、分工协作,一次性入地。”

在河铺镇街头一隅的小游园里,亭子、长廊相互连接,在大树的“庇护”下若隐若现,景观照明和休闲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每到夜晚,许多居民前来休憩、娱乐,享受着城市休闲生活的便利。“这就是家门口的小公园,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来跳舞,”居民肖婆婆说。

在新修建的农贸市场、建材市场,每家商户都配齐分类垃圾桶,看不到出店经营的乱象。“借助商会力量成立城管大队,对镇区进行全天候动态管理。”方文具说。

走进河铺镇史馆,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看着一张张新老镇区的照片,我们感叹过去的不容易,也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信心。”72岁的唐意庭老人说。作为罗田县唯一一个村史馆,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这个普通山区小镇走向绿、美、洁、亮的蝶变历程。

两年多来,河铺镇以打造灵韵旅游小镇为主体,按照先整治后提升的思路,投入真金白银3000多万元。这个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观念和资金。如何破解?

——2016年10月,河铺镇组织镇区190多名商户和居民代表,到蕲春县和安徽金寨县参观小城镇建设,对比人家看到自身差距,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参与到“擦亮小城镇”行动中来。回来后10天时间,镇区拆除违建312处、12087余平方米,拆除破旧危房2300平方米,街道违占乱放乱停全部清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方文具说,着眼镇区整体,该镇坚持“规划引领,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在规划初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乡贤、居民代表、乡土专家对规划布局献言建策,避免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广泛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想办法出实招。

——“党委政府决心很大,在资金筹措上实行多措并举。”方文具说,一方面合理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入,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争取上级的支持,捆绑使用项目资金,例如街道黑化、两线绿化,分别争取了公路局、林业局项目配套资金。

河铺镇总体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也不是重点镇、边贸镇、口子镇,为何如此重视小城镇建设?罗田县住建局局长崔伟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县城“高大上”、村庄“美如画”相比,小城镇建设出现“夹层”——管理薄弱、设施落后、缺乏特色,“小城镇居民也应享受城市生活品质。”

“只有小城镇这个节点活起来、强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罗田县委认为,要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小城镇质量,改善城镇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该县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按照“抓点、连线、扩面”的思路,以县城为中心、四个国家重点镇为支柱、通过交汇于城区的三条国道省道主干线,将全县12个乡镇和46个小集镇“一线穿珠”,打造三条各具特色的城镇景观带。

河铺镇的变化,是罗田县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的一个样板。放眼罗田县内,九资河、三里畈、骆驼坳等乡镇景观带已初具规模,正在形成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共同缔造”美丽乡村

“这里的水、空气和泥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值钱。”6月31日,看着一拨拨远道而来的游客,罗田燕儿谷“谷主”徐志新如此感叹。

燕儿谷,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谷内有骆驼坳镇燕窝垸村、叶家圈村等7个贫困村,此前是满目荒山,凋蔽不堪。2011年,在北京办律师事务所的徐志新,回乡成立了燕儿谷生态农庄,下决心让这里大变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徐志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治理环境,修复生态。

在燕窝垸村,远方郭家河一泓碧水如带缠绕,青山三面相围,状如燕窝,这正是村庄命名的由来。“原本村里的生活污水、养鸡场采石场的污水都直排河里,河水又臭又脏,鱼都死了。我们协调关停养鸡场、采石场,拆除了猪圈和旱厕,改管网,建沼气。”徐志新说,先后投入3000万元治理和修复环境,整个燕儿谷流域形成了生态链,水清了、山绿了、村净了,游客来了。去年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7个贫困村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燕窝垸村的变化,说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罗田县提出,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党组织引领、村民为主、问题导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简称“共同缔造”,县政府按每年1亿元投入、每年2万户规模、每户奖补5000元标准,支持片区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地处燕儿谷的叶家圈村,部分农户乱搭乱建,与景区所处的青山绿水不协调。去年3月,村党支部根据该村自然风光,引导村民参与农房设计、方案论证,对69户民房风貌改造,拆除牛栏旱厕建造小广场等基础设施。“在村庄环境提升过程中,村里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由村民自己提出,村民参与项目决策,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村庄建设,成果由村民代表参与评价。”村党支部书记叶新春说。

在燕窝垸村,过去村民操办酒席之后,一次性碗筷遍地撒落。该村党支部组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红白事宜办理范围和标准,并统一购置300套碗筷,消毒重复使用,白色污染被有效遏制,垃圾一年减量60%,乡村越来越干净、整洁。“我们下决心要将燕儿谷从目前的3A景区打造成国家4A景区,让这7个村更美、更富,尽快实现全面小康。”徐志新说。

“一村一品”产业美

“这里的家学渊源深厚,田园风光清新秀丽。”6月29日,见识“荆楚家学第一村”张家冲的风采后,武汉游客杨琴感叹不虚此行。

张家冲古称苍葭冲,辖新铺村第八、第九村民小组,共有95户450多人,距三里畈镇区约3公里。始建于明代中叶的张家冲,至今仍保存完好多座古祠堂、古民居,百年以上树48棵,最长树龄近500年。2008年,乡贤丁汗平回到张家冲干起小组长,决心举全组之力整治塆落环境,按照事先确定好的统一规划建设原则,全塆开始拆旱厕、猪圈等建沼气。

2015年2月,张家冲在省村镇建设协会等精心规划设计下,全塆定位“荆楚家学第一村”,村民办起进士油面小院、武举人酒坊、古井茶苑、乡吧客栈、丁豆府、田园餐厅等。“不用操心,在家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两三千块钱。”乡吧客栈主人丁友明、邱爱萍夫妇高兴地说,苍葭冲引进市场主体西厢房网络公司后,游客越来越多。

张家冲的成功,说明美丽村镇既要有动人的外在面貌,更要有骨子里的独特印记。罗田县要求各地依照区域优势、自然禀赋、资源条件,打造“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华中旅游名镇九资河、温泉重镇三里畈和家学文化苍葭冲、“一念谷”潘家湾、“林旅”錾字石、“鲜花小镇”古楼冲等特色产业城镇和村庄呼之欲出。

三里畈镇錾字石村,被誉为“中国甜柿第一村”。从2011年起,该村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动工兴建连接213省道的旅游公路、生态停车场、旅游接待中心等,举办6届甜柿节,全国各地游客来到这里,打甜柿、吃土菜、看演出、赏风景、体验农家风情。“原来甜柿只卖几毛、一块钱一斤,还要送到镇区、县城卖。通过举办甜柿节,甜柿今年卖到了5元一斤,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村党支部书记熊进民深有感触。“把打造宜居环境、创建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助农增收结合起来。”目前,罗田县已形成各类专业乡镇8个、专业村300余个,如九资河、胜利的药材种植,匡河、白莲河的水产,三里畈、骆驼坳的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刘世民 闫德松 何蓝)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