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从美丽乡村到美好家园 ——黄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见闻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11:15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罗田乡村一角。(视界网何蓝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利华通讯员刘世民郭斯陈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行走在黄冈大地,从大别山南麓的田园村落,到长江北岸的水乡小镇,映入眼帘的,好似一幅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

这背后,是黄冈万千农民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生态变革。2016年起,黄冈启动“一带一片”美丽乡村建设,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颜值气质兼修”,如今取得初步成效,被中国互联网协会评定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地区,160个村被认定为全省美丽宜居乡村。“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农村人居环境不能成为短板。”7月9日,黄冈市农业农村局通报称,从2019年起,将连续5年每年完成65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每年完成数据分别占黄冈总村数的16%和4%。

叶家圈村

山谷里的“垃圾兑换超市”

地处罗田县燕儿谷景区的叶家圈村,村民叶成初的一天从垃圾分类开始。

6月30日一早起床后,他开始打扫庭院,西瓜皮、废菜叶倒进花坛做农家肥,塑料瓶、塑料袋捡到杂物间分门别类,每隔上十天往党群服务中心送一次。“5节旧电池兑换一袋盐、8个农药瓶兑换一瓶洗洁精。”叶成初说,5月初,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办起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此后他每天都在琢磨哪些垃圾还能变废为宝。

村党支部书记叶新春说,在收集品类上,以农村最常见、难治理的塑料瓶、农药瓶、塑料袋、旧电池等生活垃圾为主,农户送到“超市”前先自行分类,再由保洁员核定数量兑换积分,兑换物品以村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从运行情况看,村庄不可烂(降解)垃圾减少90%,相当于3名保洁员的成效。”

花时间分类垃圾,换来只值几块钱的肥皂、盐等,老百姓的积极性从哪来?叶新春说,大家从美好的村庄环境中得到了实惠。

2011年,能人徐志新回乡打造燕儿谷景区后,协调关停养鸡场、采石场,拆除了猪圈和旱厕,改管网,建沼气,整个燕儿谷流域水清了、山绿了、村净了,游客来了。去年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景区内7个村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乡里乡外的一些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也被吸引而来,昔日凋敝的村庄充满了活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在叶家圈村形成共识。今年起,该村规范红白事宜办理范围和标准,禁止使用一次性碗筷,遏制白色污染。

记者感言:保护得越好,发展就越好。只有人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像农村垃圾处理这样的难题,才能在实践中破解。

柏树塆

“土得掉渣却美得惊艳”

乍一听,旧坛罐、破砖瓦,好像与“美丽”不相干。

然而,走进浠水县芦河村柏树塆,旧砖残瓦垒砌成庭院围墙,旧坛罐变身房前花盆,生锈的犁、耙、耖挂在墙上。“这是我熟悉的乡村,土得掉渣却美得惊艳。”黄石游客刘艳边拍照边感叹。每到周末,慕名而来的游客到村子里参观,给这座古朴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热闹。

柏树塆因一株千年古柏而得名,村庄不大,只有29户人家。“原来这个地方破屋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处处透着萧条。”柏树塆的变化,源于黄冈市2016年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尊重村庄自然肌理,在功能上改造升级,让能致富的劳力回来。”村支书袁志军说,遵循建好家园这个理念,我们不砍树、不填塘、不扒房,随坡就塆布景,改水、改厕、修路,让现代设施和功能进来,集中流转土地,引入花卉绿植等现代农业项目。“乡愁馆”位于柏树塆中间三面环山的凹地,由农家四合院改造而成,土墙瓦房,绿树环绕,院内有踩舂槌、推石碾、水车等各种老农具,农耕文化扑面而来。“当时有群众建议拆掉这几处土砖房,认为有碍观瞻,但村里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大大降低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本。”袁志军说,“乡愁馆”已成为浠水县杂技团、楚剧团、鼓书协会、音乐家协会和京剧票友协会的文化交流基地。

人气旺了,柏树塆开始“被旅游”。43岁的袁金林,在外做了十几年生意,惊诧于家乡的变化,去年返乡创业,改造自家老房子办起民宿。“‘土味’打底,乡村休闲旅游就有潜力,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袁金林说,村里农民不再靠单一的农事生产增收。

记者感言:美丽乡村不等于“涂脂抹粉”,既要实用管用、便民利民,又要和谐周遭、赏心悦目,不能粗制滥造、贪大求洋,要让农村“留得住主人,引得来客人”。

李山村

一年涌进20万游客

李山村,地处大别山深处的蕲春县大同镇,一年有20万游客涌到这里品茶、观光。

茶园到处都有,为什么这里就格外吸引人?当你踏上一条名为“茶园牧歌”的游步道,再去茶文化博物馆体验一次制茶过程后,就会有答案了。

43年前,李山村开始种茶,至今共有650亩茶园,占全村耕地面积总数54%,70%的农户参与茶叶产销,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0元。因为茶,李山村变得富饶。满山满畈的茶树,如一块块碧绿的地毯,覆盖着坡岭沟壑;一幢幢小楼别墅,依山就势,散落在七沟八梁;乡级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到组到垸。

除了种茶卖茶,还能怎么赚钱?李山村给出的答案是:以茶为村庄独特印记卖风景。村里从“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泥”“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做起,在茶园中修建了游步道、大茶壶等12个小景点,形成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品知体验互融于一体的茶旅路线。

在李山村“茶园牧歌”游步道,有一堵别具一格的墙壁,块石砌成的基座上堆砌着:各式各样陶制的缸、罐、坛,大小不一、色泽不同的磨盘,大大小小的石磙、石槽、石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虚实相间,造型奇特。“尽管墙上没有一个字,但人们不仅从中读出了农耕文化,还勾起无尽乡愁。”游客柳长青说。

村民田耀明家有30多亩茶园。来到他的茶园,除了能品尝清汤绿汁外,还能采摘、揉捻、炒茶,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茶。进入李山村茶文化博物馆,古代人力揉茶槽、古朴的陶壶等“穿越”时空的文物,留住了许多游客的脚步。

游园,品茶,住民宿。李山村里24家民宿,平均每户旅游接待收入有10万元。

记者感言: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只有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结合起来,依托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才能“秀外慧中”变成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