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艳 通讯员 袁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惠农政策如春风化雨。农村税费改革、惠农补贴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广大农民不仅得到了实惠,还多了一份尊重和保障。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2018年,黄州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按照中央、省和黄冈市确定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黄州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澎湃大潮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改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火热场景。
截至7月20日,全区纳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范围的村(社区)111个,清产核资全部完成,通过区级验收有108个村,占比97.2%;完成清人分类二榜公示111个村,占比100%。完成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有59个村,占比53.1%。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到10.98亿元,非经营性资产7.06亿元,资源性资产105639.38亩。
加强顶层设计,把稳改革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触动的是集体经济、乡村人才、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基层党组织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以改革为杠杆,可激发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农村人口有增有减,有进有出,但集体资产的权属几乎未动。产权归属不清、成员界定不明、受益分配不顺……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个个都是“硬骨头”。如果全区全域全面推进,就会难上加难。那么,到底改还是不改?整体改革还是局部探索?
“没有难度不叫改革,改革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得迎难而上、敢闯敢试。”区委书记骆志勇的话坚决有力。
作为黄冈主城区,黄州区的定位是黄冈市域发展中心城,目标是建设强富美善都市区,改革要更彻底。所以,黄州区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全域全面推进。
在骆志勇看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全局,影响长远,“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打好这场硬仗。”
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凯提出:“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利益,又涉及众多法律政策的十分复杂的改革,必须突出农民主体,确保改革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在全省全市打造黄州改革样板。”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健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胡凯亲自担任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打破常规,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傅明山担任常务副组长,高位推动。在7月1日的代表见面日活动中,傅明山和其他358名区乡人大代表分组入户,了解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知晓情况和清产核资工作的满意度,核查各村(社区)清产核资项目,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交办给相关改革专班。
抽调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干部,组成7个工作专班,分赴7个乡镇街道和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开展“一对一”督导工作,严厉打击村霸塆霸,为清产核资工作扫清障碍。
镇、村两级也分别建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织机构,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改革第一责任人,党组织书记任各级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区级统筹指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具体操作”的工作思路,三级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把握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农民集体产权制度不动摇,无论怎么改,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让集体资产流失了。
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无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区委、区政府先后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为了确保改革有章可循,政策执行不走偏,从顶层设计入手,黄州区印发出台《黄州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黄州区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方案》《黄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指导意见》《黄州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黄州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导意见》等“二方案三意见”,作为改革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同时,制定《黄州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十六步”工作流程》和《黄州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承包和合同清理审核流程》,挂图作战。
对照区级方案,各乡镇因地制宜,拿出自己的细化方案。堵城镇党委书记王振林在长期钻研学习的基础上,接连熬了几个通宵,亲自操刀,拿出堵城镇的改革方案,他说:“老百姓的期望值高,改革的专业性强,身为第一责任人,我自己起草放心,更贴近堵城实际,村里在操作时都能找到依据,确保改革不跑偏。”
——狠抓落实严督办。
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任务清单,实行“报告制”“背书制”“销号制”,确保全区111个有改革任务村的工作全部落实任务。区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督办专班,建立“双周汇报、双周督办、双周通报”三项制度,对进展缓慢乡镇、村进行通报整改。
听民声顺民意,把握改革重点,让群众当主角
5月13日晚,凉风习习,陶店乡陶店村6组一户村民屋前,近20名户主代表就着小板凳,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友田宣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接连7天,他跑遍每个小组,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去讲。
此前,村里给每家每户送达《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对那些无人在家的家庭,钟友田又通过微信、电话联系送达,确保全村375户全部知晓这项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
如何让这么复杂的一项改革工作得到群众真正理解?板凳会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
从内部宣传培训入手,黄州区首先让乡镇、村党组织负责人把政策吃透,再由这些扎根农村的一线基层工作者去解释、去说服、去带动、去引领,形成推动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18年底开始,黄州区农村财政经营管理局的专家多次下乡授课,对涉及这项工作的干部进行政策解读培训。同时,专门印制1本文件汇编、1本工作指南、1本宣传册,一人一份。全区共发送《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3万多份,悬挂横幅880幅、宣传栏218块、标语800余条。
群众理解了政策,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
在板凳会上,钟友田趁热打铁,发动群众现场投票,选出2-3名代表,作为村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候选人。
之后,村里组织这些候选人、各小组长、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村民召开村民集体大会,举手表决,推选出全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根据群众意愿参与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两清”完成后,到了股权配置阶段,村两委经过前期信息汇总,听取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在村里再次召开村民集体大会,将股权配置方案一条条举手表决,如有意见现场补充,经群众举手表决后决定是否增加。
“真没想到我提的这条意见最后真的加到村里的股权配置方案里,我觉得这次改革真正改到心坎上了!”村民王腊枝感叹。
虽然具体工作方法不尽相同,但各村都基于同一个出发点: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各包村工作组做到每个步骤都让村民清楚明白,每个环节都邀请群众参与,每个争议都与村民协商解决,群众这次真正成了改革的主角。
施行一村一策,坚守改革原则,让工作更接地气
成员认定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矛盾交织的难点。在火车站经济开发区舵塘村和陈策楼镇六庙村,村民大多隔着一条马路相对而居,改革几乎同时启动。在成员认定上,相邻的这两个村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土办法”。
在优化股份量化和股权设置上,六庙村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而舵塘村则实行每5年调整一次的动态管理,实现“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动静结合”。
“一方面要延续约定俗成的原则,村民比较认同。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村情,才不至于造成新的遗留问题,更易于推动。”舵塘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倪艳兵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按照‘一村一策’分类开展改革,动静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准则。”区农村财政和经营管理局局长王智说。
在改革中,全区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各地按照组建专班、制定方案、调查摸底、划归类别、初次认定、初次公示、民主决策、公示核查、审核认定、登记备案等10个程序,“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制定本村人员身份认定标准。
在赤壁街道刘家塆村(建新社区),43岁的夏海英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作为出嫁女,她和丈夫及两个女儿的户籍都落在村里,这次按照社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她全家都将成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可享受分红福利。
在建新社区的成员认定方案上,特别对户籍在本村的纯女户、土地工及其子女这些矛盾交织的条款进行具体限定。
“我们当初制定这个方案时,由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入户走访搜集意见整理,经过上十次修改成型,成员名单经三轮公示,是群众监督公认的结果。”社区党委副书记阮继雄说。社区1470户3260名居民,共有971户2437人被认定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6月中旬,建新社区在全区第一个完成股权配置方案公示,目前971户全部配股签字确认。
坚持依法依规,释放改革动能,让农村更有活力
“经过清产核资,我村今年依法依规对不符合规范的承包合同废止,重新发包,集体资产在不到半年时间增值翻了2番,集体收入增加了8万元,村里发展有了本钱,谋发展的信心更足,村民期盼多年的2条进村道路,还有通组路都开始扩建,估计10月份完工。”7月16日,去年底上任的路口镇土库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喜福高兴地说。
土库塆的情况不是个例。
黄州区的清产核资工作从2017年起步,经过三资清理,初步打下基础,但在这次改革中,清理得更彻底。镇里的国家干部全部分到各村担任驻村特派员,给村两委开展工作撑腰;镇财政所全体干部到派驻村(社区)担任驻村指导员,手把手指导业务。
此次改革全区共清理未承包到户集体资源资产10.56万亩,比清理之前增加19107.11亩;清理各类承包合同2846份,修订完善合同2282份,废除无效合同564份;清收少交欠交发包租金484.32万元,村平增收4.36万元。
“这次改革让群众摸清了集体家底,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营平台,同时规范了村级管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路口镇党委副书记付凯说。
接下来,按照黄州区制定的百日行动方案要求,在7月底前,所有改革村(社区)完成配置股权工作;在8月15日前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在8月31日前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制定村(社区)集体资产运营、收入分配、财务监督等管理机制,确保9月中旬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接受国家验收。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农村各种矛盾问题互相交织,各种利益诉求互相碰撞,改革非易事。
我们相信,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乡村全面振兴的视野进行谋篇布局,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想到更多实招好招,黄州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将带给农民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带来农村一片崭新的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