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罗田:一株黄花菜 热了白杨冲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4日09:19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刘世民、陈钦、王婧)七月的白杨冲,缕缕夏风吹动,漫山遍野的金针摇曳,发出阵阵黄花清香。

在百余亩黄花菜种植基地里,人头躜动,来自武汉、黄州等地的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该种植基地由返乡能人程敏投资300万元,占地400余亩的集黄花菜种植采摘、脱贫攻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黄花田园综合体。

从穿梭于大城市建筑业的个体老总,到奔波在田间地头的“黄花”社长,49岁的程敏在“新农民”的路上走的愈加自信。那么,他都干了些什么呢?

变荒为宝,热血男儿立志干出“冷事业”

伴随着黎明最后的星光,潘玉芝与本村几个妇女早早来到一垄垄山坡地,他们头顶草帽,背驼竹篓,采摘着一根根青黄色的“金针”,晶莹的晨露打湿了裤脚,可她们丝毫不在乎。欢声笑语间,直至竹篓盈满,迎来东方的第一缕曙光。

白杨冲村675户2413人,是罗田县凤山镇北部北丰河峡谷沿岸一个普通村庄。连绵的山冲,苦瘠的砂地,分散的湾落,村里人“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因为缺技术、缺产业,祖祖辈辈一直难以摆脱贫穷。2013年前底贫困发生率高达40%。

2013年腊月,程敏回乡过年,一天无意间散步走到屋后的田地,看见漫山枯草,无人耕种,萧条的景象深深触动了他。想起七十年代,在自己只有几岁的时候,武汉知青为响应国家号召,在这里扎根垦荒,与村民一起开办蚕桑场,那种满怀热情、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至今在脑海里仍时常浮现。而后,知青回城,村里恢复了平静,一些青壮劳力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涌向城市务工。这些年,村里的楼房多起来了,基础设施愈加完善,但留守老人和孩子却越来越多,荒田闲地随处可见,没有产业支撑,家乡只剩下美丽与守望的乡愁。

是时候回来做点事了!2014年,程敏应罗田县凤山镇党委、政府能人回乡创业的感召,告别城市优越的生活,辞别妻儿,毅然回来当了一名“新农民”。他了解到,目前不仅是黄冈,甚至全省范围大规模种植黄花菜的基地也是屈指可数,是真正的“冷门热事业”。

“城里人越来越看重健康,都注重养生,黄花菜不仅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药用价值非常高。”走南闯北多年,程敏深谙现代人对健康的渴求大于一切。他算了一笔账,黄花菜生长周期3个多月,连续开花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几乎隔天就能采摘一次,一亩地一季可采干花500多斤,按照40元一斤的市价,亩产可达两万多元。

说干就行动。自家田地有限,他投入50万元,接盘了村里挂网半年无人问津的250亩荒地解决了用地之困;为突破技术难关,他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特性,买来几种黄花菜苗试种培育。风里来雨里去,地里每天都是他翻土、锄草、观察的身影,原本细皮嫩肉的他,早已晒得干瘦黝黑。经过两年精心照料,种苗全部存活下来了。

“要想盈利,必须提高产量,采用专业的种植模式才有出路。”2017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吸纳本村26户贫困户,推行“无公害种植+传统质量技术+烘干仓储”的产品生产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成立罗田凤阳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苦心经营很快有了回报。2018年,在在第十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他参展的黄花菜因生态绿色、不施化肥农药、不搞添加,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成功与武汉某农业开发公司达成长期包销合作协议,开始有了大宗固定订单,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2019年初,程敏看准市场,追加投资250万元,新征流转土地150亩,建成厂房2栋,冷库及烘干设备1套,生产流水线1 条,培育种苗200万株,落实成员种植面积500亩,企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稳步向前迈进。同时,积极争取与本地大型食品公司的深加工合作,成为速冻黄花产品的原料供应基地,出货量和销售额在上年总额上翻了一倍多。

心系乡亲,富了不忘助推甩掉“穷帽子”

自己的腰包鼓了,可很多乡亲还守着一亩三分靠土里刨食,挣扎在贫困线上。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小家庭贫困的他,觉得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一同致富。

程敏结合村里脱贫攻坚实际情况,优先吸纳26户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为精准扶贫开辟了新渠道。今年69岁的程文楚因年龄较大,不适合外出务工,在家门口不到500米的种植基地上班,不仅能照顾孙子,还能挣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让他心里乐滋滋的。

“一儿一女都在外打工,带着两个孙子,还要照顾患有心肌梗塞的老伴,每月光药费都要三四百块的开支。没到这儿以前,日子紧得很。” 自黄花菜种植基地建成后,他就一直在这干活,负责生种植、锄草及后期的杀青、烘干等工作。按他计算,80元一天工资,一年可忙活近5个月,一年起码有18000元,再加上国家养老保险每年可领1300多元,日子明显宽松了。不仅如此,他还流转了自家闲置的荒地租给公司,额外再增收千余元。

同样,终生未娶、膝下无子,现年69岁的程长松老人是本村建档立卡的五保户。2016年,因患高血压、冠心病,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花费十几万元,国家全部报销了,不仅如此,国家每年还给予各种养老补贴7800元。病好后,他被程敏请到基地负责黄花菜的种植、清沟等工作,每年工资15000元。

“工作不累,包吃包住,还有好多本村熟识的老伙计陪着,每天有说有笑的,这种好事做梦也想不到。”提起目前的现状,他无比满足。“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程总又是敢想敢干的能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活几年,少拖累别人,多回报一点。”

2018年,该村26个贫困户人均年工资在6000到18000元之间,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0%,贫困户因黄花菜产业而甩掉了几十年的“穷帽子”,昔日的黄花菜早已变成村民增收的“黄金菜”。

“鼓励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而不是等着脱贫,这样既能激活了脱贫的造血功能,也让他们自己感觉有尊严”程敏说。

如今,种植基地生产的“白杨冲”牌黄花菜产品,通过电商等渠道,国内销到了武汉、福建、浙江、广东等地,远的甚至卖到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深受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好评,形成了足不出户、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

美丽乡村,小小黄花搭上旅游“快车道”

“以前我们这里除了山清水秀,就剩下穷山僻壤了,哪像现在这样,每天都有游客远道而来看景、观光。”在凤山镇白杨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潘玉芝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村里会来这么多人。车队从山脚一直停到种植基地门口,而这些让城里人趋之若鹜的正是这些美丽成片的黄花菜。

为畅通黄花菜的物流运输,从去年起,镇政府站在产业兴村的高度,联合县交通部门,修建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基地。昔日被人遗忘的沉睡乡村,因百亩美丽黄花菜而踏上旅游的“快车道”。

“5至7月是盛花期,每天观光摄影、写作采风、采摘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活了附近的农家乐,而且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白杨冲村的美名扬”,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白杨冲村党支部书记童芳玉由衷感叹。

“下一步,我们要打破镇、村界线,集中连片种植,让更多乡亲参与进来,走“产业扶贫+观光旅游”的新路子,进一步把黄花菜基地从百亩扩展到2000亩以上,另外还要建黄花文化驿站、黄花生态菜馆、基地观景平台,在游客体验和粘性上下足功夫,打造成集采摘、观光、食宿一体的休闲基地。”谈起对未来的规划,程敏信心十足。

目前,该合作社以黄花产业为主导,以乡村旅游为契机,正着手在邻镇河铺、白莲新建基地2个,规划种植面积700亩,吸纳社员20人,带动农户种植300户,预计到2020年,可出产鲜花240万斤,营收突破1500万元,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