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大学生返乡带来新希望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08:26 来源: 湖北日报

盛夏,蕲春县横车镇潘畈村,一口口整齐排列的虾稻池里,稻苗青翠欲滴。三五成群鹭鸟,或觅食嬉戏,或展翅飞翔。

虾稻共作基地负责人董振兴介绍,基地今年3月首次投虾苗,技术到位,小龙虾养殖取得成功。接下来的这一季稻,同样让人期待。

今年 35岁的董振兴,2006年从武汉一所知名高校毕业,次年回到横车镇九棵松村,在村办企业上班。2018年11月,他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在省里开会,有人建议我,可以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这与我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董振兴说,通过了解市场,请教专家,最终在2018年8月与人合伙成立合作社,在水源较充足的潘畈村,一期流转土地800亩,开挖38个虾稻池,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记者看到,虾稻池边,生物浮床上栽植的空心菜,长势喜人。

水产专家介绍,养殖水体容易富营养化,引进生物浮床,可净化改善水质,所产菜叶,不仅人可吃,还可用作青饲料。

互联网技术也被应用到基地上。虾稻基地办公区二楼监控室墙上,多块高清大屏幕,像“九宫格”,直播虾稻池实况。

“基地已实现视频巡塘,一目了然。接下来,我们将加大智慧农业投入,用于增氧、调酸碱度、加减水等。”董振兴雄心勃勃。

潘畈村党支部书记张学英告诉记者,虾稻基地运用新思维、新技术,不仅给村庄带来新希望,还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村中留守的老人种田吃力,将土地流转给虾稻基地,身体好、有劳动意愿的人,可在家门口打工增收。全村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虾稻基地作为产业扶贫产业,对不少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明显。虾稻基地入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多了一个来源。

潘龙文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记者,他家6亩地流转给了基地,仅此一项,每年收入3000元。目前,他和父亲都在基地务工上班,月薪都是3000元。

53岁的韩国文,将自家40亩地流转给了基地,就在基地上班,他的任务主要是带工,月薪5000元。韩国文还是一名农机手,置办有拖拉机、打田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农忙季节,他在基地带机作业,又能增加一些收入。

“从当初回来时的不被理解,甚至是质疑,到后来被乡亲们肯定和信任,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董振兴返乡12年,收获颇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陈钰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