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浠水县让城区半数居民家住公园边 22亿元治理浠水河两岸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14:37 来源: 湖北日报

已建成开放的浠水县文昌公园。(通讯员 徐水秋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方俊 王一波

阅读提要

浠水县“一河两岸”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最大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2.93亿元,于2018年10月开工。虽然3年工期尚未结束,但在部分已建成景点,人们开始享受这个“城市大客厅”的美好。

灯光水影,夜色醉人。11月18日晚,浠水县文昌公园,市民杨长明散步时拍上几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满屏点赞。

一个多月前,地处浠水河南岸的文昌公园建成开放,占地2.8万平方米,集景观山水与浠水历史文脉一体,建有文昌阁、牌坊、亲水步道等,结束了浠水主城区没有公园的历史。

未来,浠水河两岸还要建成开放5个主题公园、23个游园。这些均受惠于浠水县“一河两岸”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浠水最大的建设项目,集水利防洪、生态修复、民生棚改、城市基建、旅游文化和产业发展六大工程于一体,总投资22.93亿元,2018年10月开工,工期3年。

消除母亲河之痛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东坡的这句诗,指的就是浠水河。它自东向西流向长江,穿浠水县城而过,当地人称为母亲河。

“沿河老城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污水直排河流,防洪能力不足,两岸房屋破旧,消防隐患突出。”杨长明回忆,临河却无法亲水,群众一直盼望整治修复“一河两岸”。

顺应群众呼声,2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一河两岸”改造列入议事日程。但因资金筹措难、拆迁体量大、矛盾多,一直无法启动。

2017年,浠水县新一届决策者形成共识:“一河两岸”改造不只是修河道、建景观,应该升级为生态治理综合工程,系统谋划,一次到位。“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需求、提升城市品位出发,这样的事再难也要快办。”县委书记黄强胤说。

钱从哪来?浠水采用PPP+EPC建设模式启动这项工程,由中国电建华东院、中国水电五局组成联合体筹资建设,县政府分12年偿还。

浠水河两岸,大量建(构)筑物占据防洪和生态空间,1600户需要拆迁,该县所有干部包保到户,带着“一河两岸”效果图,挨家上门宣讲补偿政策,两个月拆掉90%。

沿河10公里管网截污

还道于河,浠水河将过去5年一遇的护岸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

“今年最高水位26.83米,超过历史,但两岸堤防安然无恙。”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林介绍,这得益于汛前建成的8.5公里护岸,从岸上到水下,依次是种有各类乔(灌)木的生态护坡,5.1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从挡墙垂直铺到河床10米宽的格宾石笼网,立体防线确保河基不被洪水掏空。

汛期行洪,旱季蓄水。

在浠水河四桥上游的施工现场,几十台工程机械有的在河道填围堰,有的在清运土方,这里正在建造黄冈市第一座、湖北省第二座气盾坝。

中国电建华东院浠水项目部经理房敦敏画图演示:气盾坝由坝底的橡胶气袋、弧形的钢制坝板、气动充排系统等组成,全长180米,挡水高度5米,3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充坝和降坝。“放气后,坝板弧面朝上躺在坝底;充气后,坝板被气袋撑着立起来,形成坝墙蓄水。”他说,气盾坝造价2000多万元,计划明年汛期前完工,相比橡胶坝,使用寿命长一倍,且不会产生噪音。

把污水挡在河水之外,是修复浠水河生态的关键一环。

根据方案,浠水河两岸要建设10公里管网截污。然而,施工区域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得占道破路,更不能爆破施工。

施工方采用顶管施工,相当于缩小版的地铁盾构机,在坚硬地质中穿行,深入地下7米左右,为截污管找到污水处理厂。“有2公里岩石层,强度达到150MPA(压强),是混凝土的5倍,掘进600米就得更换一次刀具,代价昂贵。”房敦敏说,目前还剩余1公里,12月底可完工。建成后,实现污水与河水分流。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群众

“先是拆违建,然后筑岸修桥,现在搞绿化、建公园,真是一天一个样!”在浠水河南岸居住多年的胡玉明大姐,为身边的变化兴奋不已。

沿河而建的六个主题公园,最大的动漫公园占地240亩,最小的文昌公园占地42亩,加上23个游园,面积共900亩,将重现古人诗中的兰清时雨、龙潭秋月、绿杨春晓等浠川八景,成为浠水的城市客厅,并冲刺国家4A景区。

杨林介绍,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资8亿元,总工程进度年底可达80%,春节前,将有文峰塔公园、文庙公园、艺术公园建成开放,“今后城区半数居民将‘家住公园边’。”

“一河两岸”核心地段被许多商家看好,有干部提议开发建设酒店、住房和商铺,用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决策层坚定否决。“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政府宁愿把最好的地块拿出来,建公园、盖回迁房。”浠水县长付宇说。

回迁房项目共7个片区,用地98.5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均建在动迁户老宅附近。在老县委片区工地,11栋安置楼鳞次栉比,主体结构均已封顶,正在建设配套项目,准备年后移交给832户业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遇到安置户夏志慧,她指向7栋19楼,“那是我家新房子,不用迁得远,还能住得好。”

旧貌换新颜,整个城市升值。该县在远郊收储3000亩闲置土地开发,过去每亩地价200万元卖不出去,近期有块地拍卖成交价达每亩347万元。

【责任编辑:阮琼】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