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织网兴县聚动能,蕲春驶入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17:10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洪莹  陈钰)金秋时节的蕲春,交通建设热潮与产业发展脉动同频共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物流站点等重点工程同步攻坚,正将蕲春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jpg

黄黄高铁蕲春南站。陈祥 摄

高速赋能

鄂皖一小时经济圈成现实

“以前回大同要1个多小时,现在40多分钟就能到,路况好了,油费都省了不少!”9月28日0时,蕲太高速东段甫一开放通行,蕲春县大同镇小竹冲村的操先生就迫不及待驾车体验。这条穿越大别山腹地的生态走廊,起于蕲春县株林镇,止于檀林镇鄂皖省界,全长49.571公里,28 座桥梁与5座隧道在群山间蜿蜒延伸。

蕲太高速东株林镇枢纽。陈顶云 摄

蕲太高速蕲春东段是湖北省“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蕲春县株林镇,与蕲太高速蕲春西段和麻阳高速相接,终点至檀林镇鄂皖省界,与安徽省太蕲高速无缝衔接。该项目全长49.571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全线桥隧比达47%,共建有28座桥梁、5座隧道、5处互通式立交、4处匝道收费站和1处服务区。

通车后,蕲太东段有效分流了G50沪渝高速相关路段的交通压力,为华东地区前往武汉、重庆方向的车辆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进一步优化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在鄂东皖西区域的布局,鄂东南至皖西南的快速通道基本成形。以往,从湖北蕲春前往安徽太湖,往往需要绕行其他国省干道或高速,车程耗时较长。如今,两地车程可大幅压缩至1小时左右,直接惠及沿线蕲春县株林、刘河等6个乡镇约40万群众,极大改善出行条件,为农产品外运、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创造了新机遇。

交通的便利,让百姓生活添了温度。在刘河镇工作的王利群,是常回檀林镇老家的上班族,以往节假日返乡走省道,光路上就要折腾半天。“如今从汤畈村上高速,半小时就能到家”,他笑着说,上周六带爸妈去黄冈做体检,早上出发中午就回来了,老人一点不觉得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不仅是交通线,更是产业线、旅游线。”沿线多个乡镇负责人表示,蕲太高速东段宛如一把“金钥匙”,融合“路衍经济”与“民生服务”理念,为探索“交通+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路衍经济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了旅宿、商贸等功能空间。通过信息推送等技术手段,这条“民生通道”成为推广蕲艾等地方特产的平台,助力沿线特色产业发展。如今,满载当季新茶、山货的货车从大同镇出发,能快速驶向鄂皖两地的消费市场与深加工企业,物流成本降幅超过20%。

智慧聚流

物流提速让蕲艾香飘全国

在安中京科作业场地上,分拣员们正将蕲艾制品按区域归类,“现在我们整合运输,小件每单只要2.8元。”邱斌擦着汗说。这背后是39个营业网点织就的“蕲春发全国”物流网。

在蕲春智慧物流园快递分拣共配中心,多条自动分拣线纵横交织、高速运转,拣货、扫描环节无缝衔接,每小时可精准处理包裹超3万件。三年前邱斌还是佛山物流行业精英。每次回乡看到乡亲们的蕲艾在仓库等货车,他总忍不住想“为什么不能把大城市的物流网络带回来?”

蕲艾数智云仓。陈祥 摄

如今,他穿着工装裤站在家乡仓库,身后是投资千万购置28辆自营车。他在黄冈市首创“12小时服装供应链往返专线”,让蕲春服饰24小时直达珠三角,竞争力倍增。

这座建筑面积200亩的物流园,已整合全县90% 以上的物流、快递企业,货物到达后,园区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高效匹配货、车、仓、分拣全链条,全县395个行政村民如今足不出村就能收到快递,彻底告别过去到镇取件的历史。

黄冈市安中京科物流有限公司2024年落户园区,同年以物流园为核心设立鄂东南转运中心,承担起英山、武穴、黄石、阳新、大冶等十余个县市货物中转任务,并率先开通鄂东南区域至广州、东莞、虎门等珠三角地区企业货物直达专线。

“蕲春至广东的直达专线开通后,运输时间从以往的两天压缩至12小时,成本下降16%。”该公司副总经理陈东林说,目前已与18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年吞吐量4万余吨,30万单农副产品发往全国,专线运输量稳步增长。

据了解,在该公司运营团队中80%是本地人,中专毕业的小李通过培养计划已能独立设计物流方案,月薪涨到5500元;调度中心25岁的小陈是从深圳返乡的“归雁”,她熟练操作着物流系统说“老家也有不输大城市的平台。”

物流效率的提升直接赋能特色产业。2024年,蕲春蕲艾产业综合产值达163.06亿元,同比增长27.12%,4000 家涉艾主体衍生出1200多款产品,智慧物流正成为“蕲艾经济” 的重要引擎。

公路连心

民生交通铺就幸福底色

“这条路修通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再也不用绕远路了!” 蕲州镇下石潭村村民陈天顺签下征迁同意书时,眼中满是期待。他家门口的省道清蕲线清水河至蕲州段改扩建工程,全长25.895公里,途经3个乡镇22个行政村,惠及5万余人出行。

这条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民生通道,曾因弯多路窄、路面破损成为群众“心头堵”。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勠力同心,五大工区同步作业追赶工期,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预计2026年7月全线刷黑通车。

作为国道347在蕲春县域内的关键衔接段,清蕲线提档升级后,将彻底打通国道347与县域东部片区的交通脉络,让国家路网的“大动脉”与县域乡镇的“毛细血管”无缝贯通。同时,还将串联起蕲春智慧物流园、经济开发区、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形成“物流+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交通经济带。

今年4月,蕲春县城区公交国有化改造迈出关键一步,城区87台公交车及13条公交线路收归国有,由过去的私企运营全面转向公交国营。

蕲春城区一隅。陈钰 摄

公交如何以更好更优的质效服务人民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公交车“随意停、等待久、设施旧”等问题,该县交通运输部门经过多轮市场调研,制定“1+5”整改措施,即在统一车型、统一着装、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实施车辆硬件升级、车内软件焕新、司机素养提升、增设服务监督、优化公交线路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乘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我们在每台车上都安装了服务监督卡,包含司机的相片、班次信息、投诉电话,如果乘客对服务不满意,可随时打电话投诉。”据县齐丰公交公司负责人何少川介绍。

为保证每一条乘客反馈都能及时核实、高效回复,公司安排专人处理乘客投诉,通过《乘客投诉处理台账》,系统收集分析投诉数据,精准定位高频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短板,今年上半年,群众公交出行满意度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省级四好农村示范路刘槐线铁山村段。陈钰 摄

从民生公路升级,到城区公交便民服务,再到路网衔接节点,从单一通道拓展到经济发展纽带,今年蕲春聚焦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目标,大力推进重点交通项目11个,总投资219.57亿元;仅上半年,县政务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就简化办事流程,窗口梳理出187项高频业务清单,将原来需要多部门流转的审批环节整合为“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办理道路货运的审验、注销978件,从业资格证1979件、公路大件运输审批850件......“以前办审验,要跑好几个科室签字,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这成为众多道路运输从业者共同的感受。

紧盯民生领域热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蕲阳大地落地生根。一张张交通网络纵横交织,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畅通了发展脉络,让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聚势成势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