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山南今昔 荒滩巨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12:08 来源: 黄石日报

题记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在地球亿万斯年的生命和长江的万古奔腾中,更显短暂。然而,回望城市发展进程,总有一些特殊节点值得纪念。

1992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黄石经济开发区正式建立,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6年间,园区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对接国内外资本和智慧,创造出无数个“第一”和“唯一”,使这里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

26年间,开发区跟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6年间,开发区实现了从盐碱荒滩到希望新城的历史巨变。开发区,不仅集聚了黄石发展的优势,更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全市各界各部门和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区已经成为黄石复兴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型、功能转型、生态转型、空间转型的主战场。

正如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在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所说,如今的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加快积蓄,新区人气大幅上升,城市建设上了大台阶,发展空间布局和区位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竞争力加快积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近年来,开发区瞄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管齐下,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发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分别预计可实现产值40亿、90亿、10亿以上。三大产业增速分别为120%、21%、40%,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占比从2011年的不到1%增加到2018年的16%。

产业发展,电子信息打头。10月26日,2018黄石(长三角)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昆山市举行,14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电子信息类项目8个全部落户开发区。

冲刺千亿元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开发区收获满满。自2011年第一个电子企业落户以来,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容。目前,黄石PCB产业产能总规模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年,成为华中区域PCB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产能规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以及继珠三角、长三角后,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产业链发展,先做精,再延长。实践证明不是产业链越长就越有价值,对于一个企业和一个地方来讲,产业链条的长度是由资源配置能力、交通物流条件、技术工人配套、装备水平等要素综合决定的,盲目拉长产业链条可能还有风险。

秉持这一发展理念,开发区人开启了将PCB产业做到极致的历程。

5月14日,台光电子项目破土动工。

“持续跟踪8年,这个硬骨头终于啃下来了。”开发区招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发出感慨。

台光电子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研发黏合片、铜面基板、金属基板、IC载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创税8000万元。

“经济效益固然可观,我们更看重它对全产业链的有益补充。”这位工作人员说。

建链补链,PCB产业深扎根广散叶,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在招商的过程中,开发区不但引进上游配套企业如覆铜板、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类企业,还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以及智能终端企业。

如今的开发区,沪士电子、欣兴电子、定颖电子、上达电子、星河电路、西普电子、宏广电子、星光电子、永兴隆电路等9家PCB生产及配套企业正在成为产业中坚力量;赫得纳米、全洋材料等涉及玻璃减薄、镀膜、玻璃盖板、IC盖板、掩膜版等平板显示产业关键环节配套企业不断增多,PCB产业链条在开发区形成闭环,配套健全、要素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已然成型。

产业链闭环形成,如何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产业价值链,关键是要“三链融合”,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即使产业链条短,但是只要有技术、有设计、有品牌,就能提升价值链,这样的产业链依然竞争力十足。

纵观开发区26年的发展脉络,创新的力量一以贯之:从2002年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到如今国字号双创平台3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开发区“科技棋子”越下越活,创新基因活力迸射。

科技创新种子处处播撒生发,一大批高价值产品生根发芽。一块一厘米厚的电路板上,沪士电子背板最高层数做到了56层,远超国内平均的28层;线板最高层数可达32层,超过国内平均的20层。去年,沪士电子更是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挑战——在电路板0.2毫米的孔径上加钻出0.35毫米的孔。创新带来了效益,2018年,沪士电子的产品获得美国的思科、阿尔卡特、索尼、夏普,国内的华为、武汉烽火等一大批优质客户的认证,跻身全球通信汽车板供应商的第一方阵,全年预计收入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为近年来发展最好时期。

一花独放不是春。除了沪士电子,一大批明星企业拿起创新法宝,创新大潮奔涌不息。

近日,三丰智能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大幅提升。神奇源于智能,智能来自创新。创新正在加速三丰智能的发展步伐,2017年三丰智能的总产值达6.25亿元,2018年8月,被评为湖北省第二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然而创新永无止境,从孵化器中走出来,做强、做大了的三丰智能又开始创办孵化器,孵化更多像三丰智能一样有潜力的企业。

2018年开发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59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到54%。

在开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者互相融合,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开发区欣欣向荣的产业竞争力。

空间布局不断扩展

良好的区位优势,正成为开发区的发展底气。

从全国范围看,黄石几乎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4小时高铁交通圈,可以通达国内大多数大中城市。

从全省范围看,黄石紧邻武汉,毗邻中国光谷,也是重要的汽车之城,让依托武汉实现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从区域范围看,货运量亚洲第一的鄂州民用机场距离黄石开发区不足10公里,可以实现24小时通达全球。

除此以外,开发区还手握近水楼台的地利之先天优势。

2015年9月,黄石新港顺利开港,成为长江中上游效率较高的现代化综合性公共码头之一。一条万吨级货轮只需6小时作业即可装卸完毕。

不仅新港,2018年2月10日,黄石传化公路港项目签约仪式在磁湖山庄举行。该项目契合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建成后,对于推动我市物流业转型升级,构建全市物流行业新格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将起到显著作用。与此同时,项目还可以强力支撑我市以港兴城战略实施,补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营,为我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时间就是生命,电子信息企业最重要的是产品交货期,黄石新港和传化公路港的建设将大大加快我们的物流速度。”星河电路总监柴利华兴奋地说。

把思维再上升一个维度。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声声号角振奋人心。

“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加快积蓄,新区人气大幅上升,城市建设上了大台阶,发展空间布局和区位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2月5日,在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表示,实现黄石复兴的关键在开发区,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型、功能转型、生态转型、空间转型的主战场在开发区,要全力支持开发区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向开发区倾斜,推动开发区与新港物流园区联动发展。

“今日之开发区,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之天时,居临空临港之地利,更具产业发展之人和,遍地有黄金,处处是商机,人人在创业。”11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交流会在昆山举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程艳民信心满满。

信心不仅来自于发展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更来自与开发区的黄金政策。2017年以来,开发区聚焦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招工稳工改革等要素陆续出台五个“黄金十条”帮扶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许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和成效。

重奖力度空前,扶持种类多样,帮扶范围全面,五个“黄金十条”成效显著。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开发区试点项目建设“承诺预办、先建后验”,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国办通报表扬。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步入新时代的开发区,多层机遇叠加,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画卷,正在山南大地徐徐展开。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40年沧桑巨变,城市建设浪潮澎湃汹涌。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黄石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南、向东,跨越黄荆山,迈向大冶湖!一个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园林景观项目、高新产业项目的落子,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初见成效。

满城花草香笔墨,一湖清水沁心脾。仲冬时节,行走在园博园、矿博园内,白鹭伴微风起舞,湖水共长天一色。这里廊亭水榭,花香袭人,美不胜收。曾经的乌泥滩已经变成市民的休闲乐园。

乌泥滩变身生态园是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全面提速的一个例子。按照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大冶湖生态新区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建设周期至2040年。

条条檩子得力,根根柱头落地。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开发区积极征地拆迁,市建委、市众邦公司、市城发集团等多家主体共同努力,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园博大道、奥体大道、乌泥滩路、圣明路南延、庆洪路南延等主干道,拉开了新区格局。

“三园三馆三中心”相继开工,先后建成了园博园、矿博园、地质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城市综合馆。201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湖北省园博会暨矿博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地矿科普大会。2018年10月,成功举行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有力引领了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目前,市民之家(政务服务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到目前,大冶湖生态新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0亿元,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吸引力正在彰显。

近年来,开发区以园博会、矿博会、省运会为契机,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平面修复、立面美化、园林绿化、路灯亮化”五大工程,实现工业园区环境的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开发区对主要道路和重点企业外围进行基础设施和绿化方面的升级改造,特别是针对园区水电气等综合管网建设瓶颈,克服多方面的困难,按照一流设计、一流质量、一流施工的要求,完善了工业园区水、电、路、气、热等配套功能,全面实现从地面转入地下,为道路升级改造提供条件。

绿化升级,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如今的开发区,处处绿意勃发、生机盎然。鳞次栉比的厂房、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现场、道路两旁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处处体现着建设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

新区人气大幅上升

大城骨架彻底舒展,人气财气纷至沓来。

企业家来了。“2011年,我在黄石打下了沪士电子的第一根桩基。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独木不成林,更多企业来了,会产生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发展。”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台商吴礼淦打造了黄石第一个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吴礼淦”选择开发区,开发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实现了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共有企业18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2家。

高端人才来了。“开发区的管理者用行动打动了我。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三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贵刚如是说。以前,他在上海一家外企任技术总监。2016年10月,在开发区人才政策的吸引下,他带着AGV移动机器人项目来到黄石。人才聚,活力增。2018年,开发区认定133名“四高人才”,兑现人才奖励资金400万元,人才引进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高层次人才集群,高端人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工人来了。“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安心工作。工资跟沿海城市差不多高。”沪士电子员工李名阳说起岗位津贴时兴奋不已。每月800元岗位补贴,定点直接打进他的银行卡。真金白银补贴,招工稳工成效明显。2018年开发区招引各类产业工人1.2万人。3年来,开发区新增产业工人3万人,劳力输出型城市变成劳力输入性城市。

人气聚集,前景可期。近年来,恒大、保利、绿地、绿城等知名地产公司纷纷落子开发区,如一台强劲引擎,加快了开发区产城融合速度。现在的开发区,科教文体卫游六大板块一应俱全,区域内道路、绿化、管网、电力、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开发区已经蜕变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会客厅”。

不仅城市建设积聚人气,多样的节会活动同样吸引了人们的关注。2018年,开发区分别在深圳、昆山举行了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吸引了30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刊发160余篇重点报道,推介会现场直播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同样的热闹场景,在父子山全国徒步大会、金海白茶旅游节、太子德夫油茶节轮番上演,从线上到线下,开发区很多美景都成为了网红打卡之地。

人气爆棚,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城市蝶变,给人们带来了观念的变化。

“过去当地群众都说这里是"穷山恶水",现在看着满山的白茶、横跨大冶湖的桥、通达快捷的快速路,群众对未来十分期盼。”金海管理区主任冯烨感慨道,与群众谈心,说前景越说越有信心。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开发区的唯一选择。”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说,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打好改革组合拳,做大做强各类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激越号角中,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奋发进取,引领新一轮发展。

(策划:柯昌鸿徐赐勇图文: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开发区外宣中心)

企业 产业 项目 黄石 开发区 【纠错】编辑:cmstop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