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空中鸟瞰新宇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视界网 周巍 摄)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大浪淘沙过后,总有企业自然退出。与之相伴的是,土地与厂房的闲置废弃,沉睡的资产变成地方的包袱。
包袱如何变财富?近几年,黄石通过招商引资、对原企业实行破产、租赁、转产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取得显著成效。
瞄准全省第一“腾笼换鸟”
年产1万吨汽车阻尼系列材料、年产1万吨密封胶及高分子涂料、年产2万吨高分子防水卷材……5月25日,湖北楚天导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如期投产,瞄准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省内行业第一。
楚天导博公司位于大冶市陈贵镇,由湖北楚天化工有限公司与黄石市导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高大宽敞的厂房、先进的生产工艺、精细化管理流程……谁能想到,如此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两年前还是一片萧条、杂草丛生。
2007年,黄石市宏盛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在这里征地40亩,建起钢构厂房,2008年建成投产。后因种种原因,公司倒闭。大冶市法院曾两次对该公司破产拍卖,均以流拍告终。2017年,陈贵镇政府穿针引线,引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楚天导博。后者通过参与挂网拍卖,依法取得宏盛煤矿机械公司产权。
楚天导博总经理徐文泉介绍,公司投资618万多元接盘闲置厂房土地,后扩征20余亩土地,对原厂房进行改造、修缮,累计投资3200余万元。徐文泉算了一笔账,此举与拿地新建厂房相比,投资总额不相上下,但既盘活了闲置厂房土地,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可谓一举两得。“这是盘活闲置资产的成功范例。”陈贵镇党委书记吕叙旺表示,与新建厂房相比,闲置厂房再利用周期短、见效快,广受投资商欢迎。
该镇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巧做闲置资产文章,通过依法破产、合并重组、托底收购等方式,制定盘活清单,昔日一批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重获新生。湖北杰梓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盘活原大冶真有味食品有限公司闲置厂房,年产6000万枚蛋制品,产品供不应求。
编织袋厂变身孵化基地
6月3日,满载万件冰箱压缩机底座配件的卡车,从黄石市圆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出发,驶往荆州一家压缩机配套生产企业。“是新宇孵化器让企业步入正轨,由小变大,健康成长。”公司总经理徐祥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圆通机械年产压缩机底座350万台,2018年产值4000余万元,高峰时企业员工110人。
新宇孵化器,全称是黄石市新宇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位于黄石下陆区。公司董事长刘庆丰介绍,这个占地60亩的省级孵化器基地,前身是一家塑料编织袋厂。
2007年之前,刘庆丰家族经营的一个编织袋厂,为大冶有色等大企业提供包装配套。2011年,迫于经营和环保压力,该编织袋厂主动转型,退出市场。
痛定思痛,刘庆丰把目光投向孵化器,他请人对老旧厂房进行修缮、改造,创建一个创业孵化器基地,以低于市场价近一半的价格租给创业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新宇孵化器帮了我一把。”徐祥生清晰地记得,2014年他的企业入园之初,为扩大产能,需上新生产线,公司面临资金压力。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基地为他提供150万元金融贷款服务,此后提供两次共计50万元的融资服务。
这种金融服务,刘庆丰称之为“纯信用无抵押”贷款。他解释,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微企业通常都会有资金压力,为不给创业者增添额外负担,园区决定:登记注册满一年的企业可享受该服务,企业无需实物抵押,唯一需要的是“企业信用”。
目前,该孵化器基地已入驻中小微企业28家,创业人员包括退伍军人、失地农民、返乡创业人士等。
“蓝领”学校原是铁矿厂房
尖林山脚下,国家矿山公园西北角,一幢幢粉红色的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是安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简称“安高职校”)。说是学校,但更像工厂,有4间操作车间,更有35台套各类高精密设备。
开发区·铁山区经信局干部柯松云说,安高职校肩负为“光谷东高端工模具产业园”培养技术工人的重任。
黄石被称为“中国挤出模具之都”。2017年,为助推工模具产业迈向中高端,铁山区整合资源建设高端工模具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
产业发展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铁山区政府谋划建立职业培训学校培养模具产业工人,并找到从事产业工人培训20多年的程朝文,双方一拍即合。
学校建在哪?一番周折后,大冶铁矿一处废弃多年的厂房进入视野。校长程朝文说:“背靠大山,毗邻国家矿山公园,闹中取静,交通便利,适合办学。”
铁山区政府租下这处废弃厂房,10年内免费给学校使用。2018年2月,程朝文投入400多万元,对废弃厂房进行整修,当年7月,学校正式对外开展培训业务。为让学生有更多操作机会,程朝文依托这些厂房注册成立黄石安高模塑有限公司,引进国内一流生产设备。“公司是吉利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专门生产车门拉手。”程朝文说,不到一年,已为400多人提供实际操作培训,不少学生顺利进入模具生产企业。
在城市土地生产要素日趋紧张的背景下,黄石向存量要效益,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了借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赵志刚 通讯员 丁元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