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讯 (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向能来)走进阳新县枫林镇坳上村,只见这里房屋错落有致,每个村庄都通有水泥路,标准化的文化广场上,村民在悠闲地跳着广场舞,处处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景象。
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当地群众称是深山里“扶贫支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群众说的“扶贫支书”,其实是坳上村党支部书记刘训志。
1974年出生的刘训志是该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全镇第一个“弄潮儿”。十几年的打拼,他成为全镇有名的企业家。
2014年清明节,刘训志回乡祭祖,得知镇里正在筹建一个助学基金会,他立马捐资120万元。
在他的感召下,枫林镇在外成功创业人士纷纷捐款,很快,“枫林镇励志教育基金会”成立了,首期基金达260万元,当年资助贫困学生110人。五年来,这个基金会已资助学生480多人。
刘训志在捐资“励志教育基金会”的同时,还单独资助不少贫困学生,每年资助资金在14万元左右。
2014年12月,正值村“两委”换届。镇党委领导劝他回村当村支书,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也纷纷打电话给他,请他回来当“领头雁”。
当时的坳上村是全县贫困村,全村1958名村民有447人属于贫困人口,村里负债180多万元。
刘训志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回乡创业,以产业带动脱贫。在选举大会上,他全票当选村支书。
如何带领乡亲脱贫?刘训志决定发展花卉苗圃产业。
坳上村地处幕阜山东脉,这里有古老的茶树,长年盛开茶花,山上各种各样的林木花草,四季常青,郁郁葱葱。
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引能人,学技术,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将高山上的茶树移植到丘陵和平地,种植茶花,还有其他各种苗木花卉,建起了600亩园林花卉基地,吸收村里的贫困户入股分红。
他创办的“茶花嫁接产业基地”成为全省科技示范基地,吸引了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大批专家学者前来学习指导。
坳上村有种植腊米的传统,腊米又名吴茱萸,是一种中药材。但是当时的腊米市场价格下跌,村民不愿种。
刘训志到安徽亳州、江西赣州、湖南岳阳等地调研考察、分析行情,捕捉到腊米市场可能复苏的信息。
于是,刘训志带头出资30万元,带动村干部、致富能人纷纷融资,注册成立“阳新县坳上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腊米产业。
2015年,村“两委”发动群众种植腊米1500亩,后来腊米市场走好,价格大幅回升,村民种植腊米的劲头十足。
到2018年,全村腊米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仅腊米一项收入2000万元,户均增加4万元至5万元,人平增加1万元。今年可望突破3000万元收入。
村里实现了脱贫致富,而刘训志从“大老板”转身为“服务员”。
他一心扑在坳上村产业发展上,致力于精准脱贫,全力跑项目争资金,改善坳上村基础设施。
如今,路通了、水通了、网络也通了,村容村貌全面改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40万元,获得全省村级经济收入进步奖。
每当看到村民变富了,村里变强了,而他私人的产业无心经营变弱了。不少好友说他是“傻子”,而他深情地说:“我能用自己的奉献换来全村人富裕,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作为共产党员,我无怨无悔。”
刘训志有一些嘴边话经常说:“只要小孩读不起书的,就来找我!”“有困难,我先借你,等腊米卖了,再还我”“贫穷不要紧,只要有志气,咱们一起想法子”。这些话语既朴实,又温暖。
村里有一位老党员叫余涵富,住在深山里,老伴患白血病。2015年,刘训志专门到老余家走访了解情况,采取多种办法帮助他。
去年底,他再次上门探望,并且介绍老余到村专业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老余感动得热泪盈眶:“刘支书,你真是大好人啊!关键时刻,还是像你这样的干部靠得住。”
村里有一位老人,儿子赌博,孙子无钱上学,这位老人不好意思找刘训志资助。刘训志知道后,还是破例帮助他,让他孙子如期上学。刘训志又找老人的儿子谈心,教育引导他,劝他树立脱贫信心,终于感化了老人的儿子。
如今,老人的儿子从赌场奔向山场,发展多种经营,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自刘训志任支书以来,抓党建引领,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此为抓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常规化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建起了标准化文化广场,组建了广场舞团队,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狠刹抹牌赌博、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歪风邪气,使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如今的坳上村,处处吹拂文明风,湾湾盛开文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