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在学生家里检查作业 通讯员石振华 摄
曲松县中学七(三)班,黄石援藏语文老师李志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牺牲休息日,摩托车加步行到偏远山村,家访班级全部36名学生。
付出一份真诚,收获一份信任。李志刚的真心付出和乐于助人,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厚爱。
牺牲休息日去家访
一晃,李志刚到曲松县中学工作接近10个月。在曲松县中学,他被安排带七(三)班语文课。
去年8月份,他和黄石另5名援藏老师一起,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援藏工作。
李志刚是黄石市阳新县白杨中学语文老师。来援藏之前,他曾分别在阳新县排市中学和军垦中学支教过几年,带过的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
曲松县海拔平均4200米以上,初到曲松县,李志刚出现了高原反应,伴有呕吐和发烧,在医院住了7天,才恢复健康。
身体刚恢复,李志刚便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藏区孩子底子差,但都非常爱学习。”李志刚说,看到藏区孩子对知识渴望的眼睛, 他就有一种责任感要把自己的全部才能和知识传递给他们,因为知识和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李志刚在学校上课 通讯员石振华 摄
曲松县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且村庄分布较远,甚至有些村庄在悬崖边上。曲松县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中学,大多数学生都是选择住校读书。学校采取连着上10天课,放4天假的作息时间。
李志刚践行着自己的初衷。七(三)班有36名学生,他摸清了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班里有单亲家庭的、贫困家庭的、孤儿、留守儿童等。”李志刚说,“对这些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要更加关心。”
两个月后,李志刚开始了家访工作。他家访时,选择学校放假期间,所用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因曲松县环境比较特殊,家访时,让我吃了不少苦头。”李志刚笑着告诉记者,“骑摩托车摔跤,是家常便饭。”
去年10月份,李志刚去学生白玛康珠家家访时,差点出了意外。该学生家住琼嘎村,海拔在4390米,很偏远。通往村庄的道路很难走,道路紧挨着悬崖边。李志刚骑着摩托车被路上的石头绊倒,差点摔下悬崖。他瘫坐在地上半天不敢起来。最后,李志刚放弃摩托车,徒步走了40分钟的路才到学生家。
虽然路途危险,心里也有害怕,但李志刚选择坚持。路途凶险时,他便放弃摩托车,步行家访。“我经常迷路。”李志刚说,很多村庄地广人稀,有时候路上半天看不到行人。
李志刚和他的学生 通讯员石振华 摄
从不在学生家吃饭
班里的学生很心疼老师,便各自用笔画一幅自己村里的地图给李志刚。“同学们画的地图都很毛糙,只能初步判断路的方向。”李志刚说,有总比没好,至少可以辨别村庄的方向。“有些地方信号不好,这些地图真能派上用场呢。”
“我第一次到学生家访时,很多家长都很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李志刚说,“很多家长提出开车来接我,但我拒绝了。”
“每到一个学生家,基本都靠近吃饭时间,家长非常热情,非要请我在家吃饭,但我都会拒绝。”李志刚说,他在家访之前,会买些馒头带在身上。
通过家访,李志刚明显感觉到学生与他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学习兴趣更浓了。“我家访时,不仅仅在乎学生是否按时做了作业,还要询问学生在家里是否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如果遇到学生家里家境困难,李志刚则想办法筹些钱给学生家里。
李志刚还建了家长微信群,方便学生和家长沟通。他不定时的让学生在微信和家长视频,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也缓解学生对父母的思念。
“3月份,因为天气不好,接连上了一个月的课,很多学生向我借钱。”李志刚说,“学生对我信任,才会来我这借钱。我会毫不犹豫的借给学生。”
李志刚的真心付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厚爱。很多学生、家长和他成了好朋友。李志刚说,援藏结束后,这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路况不好时,李志刚只能推着摩托车前行 通讯员石振华 摄
准备延长援藏时间
李志刚的付出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曲松县中学党委书记旺堆说:“他这种精神让我敬佩,值得大家学习。”
“同时,李志刚和其他援藏老师一起,为学生捐赠了好多衣服。”旺堆介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弄来了资助。”
“李志刚提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黄石援藏教师负责人、曲松县中学副校长郑自卫告诉记者,李志刚老师多次在学校举办公开课,开展教学交流,这有助于老师水平的提升。“他们班学生成绩多次获得同级同课第一名。”
黄石援藏领队、曲松县县委副书记黄士华这样评价李志刚,他在曲松县支教期间投身教学、勤勉育人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援藏教师牢记支教使命、克服种种困难、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优秀作风和良好形象。
对于内地人来说,曲松县的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特别是冬天,让人难以承受。“冬天,房子拖地,刚沾上水就结冰了。”在曲松县度过了一个冬的李志刚说,在屋内走路得小心翼翼的,稍不留神就会摔跤。
虽然困难重重,但李志刚做出了一个让人没有想到的决定:三年过后,他会再延长三年援藏时间。“我希望我的援藏工作不只是来过,我必将再接再厉,赢得最后的胜利。”李志刚说,“看到这边学生对我的热爱,我下了这个决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石振华